感染性腹泻的诊治

2014-07-24 18:32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急性腹泻:不超过 14 天;
持续腹泻:14-30 天;
慢性腹泻:超过一个月。
感染性腹泻:常可追溯到具有协助诊断意义的流行病史。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归为丙类传染病。
病原体构成和疾病谱发生改变。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O157;H7;霍乱O139血清群。
仍有 20-30%未能检出病因,称为「非特异性急性胃肠炎」。
 
特殊感染性腹泻增多:
一、免疫功能低下者腹泻,如AIDS(隐孢子球菌、真菌、原虫等)、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器官移植术后使用抗排异药物者。
二、抗生素相关性、医院感染相关腹泻。伪膜性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三、耐药细菌的感染。
 
非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在「上升」。
两层含义:感染性所占比例下降;非感染性诊断率提高。
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吸收障碍;肠道肿瘤;先天性肠病(麸质性肠病);胰源性腹泻。
 
发病机制
一、分泌性:含大量电解质,外观呈水样;
二、渗出性:肠粘膜受损,炎症、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溃疡。粪便含粘液脓血,镜检见较多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三、渗透性:肠腔含大量高渗性食物或药物,水分向肠腔转移。如双糖酶缺乏。 
 
较有鉴别意义的临床表现
婴幼儿春末夏初以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炎可能性大;
年长儿水样便或米汤样便,次数多,伴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伴发热,要考虑细菌性痢疾;
血多脓少、果酱样,无发热或低热,多为阿米巴痢疾。
 
致泻性大肠杆菌有6类:
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水样腹泻,2-10次/天;发热少,或低热,可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无里急后重。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黄色蛋花样便,多者3-5次/天,重者发热、呕吐、腹痛、腹胀等。有自限性。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表现轻重悬殊,较重者酷似菌痢,发热、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痉挛性腹痛,初期为水泻,继而呈典型的特征性血水便。不发热或低热,伴恶心、呕吐;经5-7天可自愈。
 
O157:H7大肠杆菌肠炎
1993年美国700余名儿童感染,51人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4人死亡。1996年日本暴发流行,共9000余名儿童感染,数百人住院,8人死亡。我国1999-2000年江苏、安徽发生两起大规模爆发流行,都在6月,提示夏季好发。
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典型的粪便是血多、粪少,可以是鲜血便,不典型的只有水样便。可呈突发性、痉挛性的剧烈疼痛,低热或不发热。
较大部分病例最终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死率高,50%左右;三大特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是儿童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
有自限性。对症、支持为主。严格禁止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诱发和加重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原则上不用止泻药和抑制肠蠕动药。
 
大肠弯曲菌
发达国家急性腹泻致病菌种居首位;多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成人相对较少。
主要表现为腹泻;伴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少数并发败血症、反应性关节炎和脑膜炎等,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严重的并发症。
 
副溶血性弧菌
沿海地区多见;感染青壮年为主,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常致集体发病。
腹泻、腹痛,每天3-5次,可多达20-30次。
 
伪膜性肠炎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革兰氏阳性的,厌氧菌。
2000年、2003年分别在美国和加拿大出现暴发流行。
好发于胃肠道肿瘤术后,以及肠梗阻、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尿毒症、糖尿病等患者应用抗生素过程中,老年患者多见。除万古霉素外,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本病,其中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发生率较高;多于抗生素应用过程中或停药后2-3周内发生。
大多数为水样或糊状便,少数可见肉眼血便和假膜。粪常规可见白细胞,隐血试验阳性。重者伴发热,腹痛,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若未经及时诊治,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培养到或经验性治疗有效有助于诊断。
2005.12.8《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两篇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发病率和严重性增加的可能原因和相关因素。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的应用是两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尤为突出。
 
慢性感染性腹泻:寄生虫(阿米巴、贾第鞭毛虫等),细菌(志贺菌属、结核杆菌等),真菌等。
 
某些急性感染后可发生慢性腹泻综合征,如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旅行者腹泻
并非由于气候、食物或水土等因素所致,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占30-70%。多能自限。发生率高的国家为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
 
诊断
粪白细胞敏感性0.73,特异性0.84
乳铁传递蛋白:敏感性0.92,特异性0.79;
有人认为,如果年幼、年老、免疫抑制患者粪中乳铁蛋白阳性,即可采取经验型抗菌治疗。
重视诊断,必须纠正不做大便常规就开抗菌药处方的做法。
由多种内外科疾病引起的大便失禁,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诊断「感染性腹泻」时尤须谨慎。
 
粪培养认识的改变
一、感染性腹泻中不到一半为细菌感染;而包括细菌感染在内的腹泻,绝大多数为自限性,尚有10%最终不能明确感染病原体。
二、有些细菌对培养要求很高,总的粪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仅30%左右。
三、因感染性腹泻住院的患者,住院前绝大多数使用过了口服抗生素,使培养的阳性率失去了意义。
四、培养周期长,得到报告(无论阳性还是阴性),患者已经痊愈。
五、费用高。美国一份检测阳性的粪培养,收费高达900-1000美元。
六、即使是菌痢,也没有必要再强调「3次阴性结果才可以出院」。
 
治疗
饮食:婴儿继续母乳喂养;非母乳喂养的,按日常习惯的进食,继续进食奶类及奶制品,粥、面条,蔬菜,细烂的鱼、肉末,易于消化的。
主张口服补液,低渗口服补液盐;注意补锌。
 
抗感染不作为首选,因为感染性大多是自限性的。WHO根据感染性腹泻病菌谱的组成及部分细菌性腹泻自愈倾向的特点指出,90%的腹泻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以下2种情况不适用抗生素:
1、病毒性腹泻;
2、大肠杆菌、弧菌、沙门菌等细菌引起的非侵袭性肠毒素型腹泻,以呕吐、稀水样便为主的表现,无发热。粪镜检白细胞每高倍镜10个以下。尤其是O157:H7大肠杆菌肠炎。
致病性强的病原体感染仍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首先应区分侵袭性还是非侵袭性腹泻。侵袭性腹泻是指伴脓血便,或粪常规大量红、白细胞、粘液等;如合并中毒症状,则应送检培养后给予抗菌治疗。 
 
喹诺酮类:有效、方便、经济;
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磷霉素。
磺胺类。呋喃唑酮(痢特灵)。黄连素。
伪膜性肠炎:万古霉素、甲硝唑。
利福昔明:新型肠道抗菌药,利福霉素的衍生物,口服不被肠道吸收,抗菌谱广,作用强;对革兰氏阳性需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粪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有高度抗菌活性。
 
抗分泌:水杨酸铋剂;脑啡肽酶抑制剂消旋卡多曲;
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剂;活性炭有吸附作用。
抑制肠蠕动:洛哌丁胺胶囊(西安杨森:易蒙停);复方苯乙哌啶 (复方地芬诺酯):地芬诺酯+阿托品。
微生态制剂:属辅助用药;婴幼儿使用宜慎重,他们尚未建立稳定的肠道菌群,有可能导致益生菌的过度繁殖;合并使用抗生素(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用药)时有效性需进一步阐明。
对症:制酸止吐、退热、抗惊厥;解痉止痛等。
 
疫苗
致病菌谱广,种类繁多,致病因子过于复杂,疫苗制备困难,研究的可行性不高。
霍乱、痢疾、伤寒的疫苗因免疫力不强、持续时间短而很少应用。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是我国婴幼儿住院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RV通过密切接触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以粪-口途径传播而流行;呼吸道也被证实可传播。
有报道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患者肠道轮转病毒携带率6.8%。症状消失后,咽部、消化道仍有病毒。
11-1月份为流行高峰。
每次感染后免疫力会增强,后续感染损伤会减轻,故对成人影响较小。但成人轮状病毒感染发病率不低。 
 
根据外层衣壳蛋白VP16组特异性抗原表位分A-G7个群,感染人类主要为A、B、C群,以A群最常见。
可以引起病毒血症。
肠外感染:
1、呼吸道:防治脱水补液时,需注意控制液体量,防止出现肺水肿、心衰。
2、心血管系统感染:心肌酶谱,特别是CK-MB的异常;与腹泻、脱水不相关,与发热密切相关。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引起脑炎。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一次病程发作1-4次,持续时间短,易控制;发作间期脑电图无明显异常。一般预后好,不留后遗症。
4、消化系统:一过性肝酶升高。
 
RV肠炎导致腹泻的发病机制复杂;乳糖不耐受只为其中一部分。
急性期去乳糖治疗价值有限;WHO建议去乳糖治疗对象应该为迁延性腹泻且更换为牛奶或酸奶后腹泻仍无缓解者。
而益生菌缓解急性腹泻特别是乳糖不耐受等症状已得到公认。
 
疫苗
GSK生产的Rotarix;默克大药厂生产的RotaTeq;
美国、芬兰临床试验,住院率下降90%;拉丁美洲保护效力85%;欧洲为96%。WHO推荐常规免疫。
亚洲、非洲的2、3期临床试验提示保护作用低;显示区域性差异。营养不良、患有其他疾病等。
我国兰州生物制品所生产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2001年上市,使用量已达2600-2700万人次;临床观察资料显示有效、安全。但缺乏系统评价。
WHO2007年推荐发达国家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2009年推荐了所有成员国。我国或将在未来几年纳入计划免疫。
 
诺如病毒肠炎(Norovirus,NV)
从婴幼儿到成人都可感染,但一般侵袭成人和5岁以上儿童为主;在美国,成人急性无菌性胃肠炎的爆发流行中该病原体占42-65%。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我国人群感染亦十分普遍。
发病急、传播广、范围广。
经粪-口传播,污染食物,贝壳类小海产或小水产品常为媒介。
无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反复感染。
表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儿童呕吐普遍,成人腹泻更多,稀水便、水样便。
粪镜检白细胞少于15,未见红细胞。
检测血特异性抗体IgG。
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预后良好。
 

编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