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注射用氢溴酸高乌甲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2017-07-06 14:25 来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作者:贺燕;曹得萍;陈芬
字体大小
- | +

近日,《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发布了「 注射用氢溴酸高乌甲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一文,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患者女,26岁,因左侧乳房包块6个月,于2015年3月3日就诊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2014年9月,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内有一个包块,无触痛,未入院治疗。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无食物和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 36. 8℃,心率 76 次/min,呼吸 19 次/min,血压 115/77 mmHg ( 1 mmHg = 0. 133 kPa )。左侧乳腺包块大小约 2. 0 cm x 1. 0 cm,边界清楚,局部无触痛,无红肿,乳头无溢液。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左侧乳腺腺体层 3 点钟方向距乳头 36 mm处探及 22 mm x 12 mm 的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考虑为乳腺纤维瘤。且于 3 月 6 日被收人同院普外科。3 月 8 日在局部麻醉下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切口疼痛不适,睡眠欠佳,疼痛评分 4 分,给予注射用氢嗅酸高乌甲素 8 mg + 5% 葡萄糖氯化钠 500 ml、维生素C 1g + 维生素B 6 0. 2 g + 5% 葡萄糖 250 ml、卡络磺钠氯化钠 80 mg 静脉滴注,1 次/d。首日用药后患者无明显异常。次日 11:25,患者开始静脉滴注注射用氢嗅酸高乌甲素。

11:45,患者自觉咽喉部发干、轻微呼吸困难,呼吸 25次/min,心率 55 次/min,血压 70/55 mmHg,双肺未闻及明显湿锣音,考虑可能是注射用氢嗅酸高乌甲素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该药,给予吸氧 ( 2 L/min )、肾上腺素 0. 5 mg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 10 mg 静脉注射、苯海拉明 20 mg 肌内注射、多巴胺 200 mg + 0. 9 % 氯化钠 500 ml 静脉滴注等处理。

11:50,患者出现呼之不应,呼吸微弱,面色发给,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监护示等电线。立即予以心肺复苏、简易呼吸皮囊辅助呼吸,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2 mg,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200 mg ( 加人5%葡萄糖 500 mL )。

11:55,患者呼吸微弱,仍无大动脉搏动,心电监护仍示等电线,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继续吸氧,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再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2 mg,静脉滴注 5% 碳酸氢钠注射液 100 ml。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逐渐失去自主呼吸。15:00,患者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未闻及、心电监护示等电线,双侧瞳孔散大 ( 直径约 5mm ),对光反射消失,遂宣布临床死亡。    

讨论本例患者因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后疼痛静脉滴注注射用氢嗅酸高乌甲素,首日用药未见异常,第 2 天静脉滴注该药约 20 min时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吸氧、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与地塞米松磷酸钠、肌内注射苯海拉明、静脉滴注多巴胺等处理,约 5 min后患者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监护示等电线,立即予以心肺复苏、简易呼吸皮囊辅助呼吸、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继之行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纠正酸中毒,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3h 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注射用氢嗅酸高乌甲素是一种非成瘾性镇痛药,与哌替陡镇痛效果相当,起效时间较慢而维持时间较长,广泛用于术后镇痛。该药致皮疹、寒战、发热、呼吸急促、耳毒性、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已见报道。

时红霞报道 1 例既往无过敏史的 41 岁女性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给予注射用氢澳酸高乌甲素 4 mg静脉滴注,约 10 min后患者出现恶心、口唇麻木、胸闷、呼吸急促、大汗淋漓、有濒死感等症状,血压 60/40 mmHg,心率 118次/min,脉搏细弱,四肢湿冷。考虑为注射用氢嗅酸高乌甲素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多巴胺、间经胺,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并面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1h 后生命体征稳定,1.5 h 后血压恢复正常。

本例与之相似之处是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快,血压下降明显,存在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但本例病程进展更迅速,导致的后果更严重。

注射用氢嗅酸高乌甲素的主要成分为氢嗅酸高乌甲素,辅料为甘露醇。氢嗅酸高乌甲素是从毛莫科植物高乌头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陈露等[}s}的研究结果显示,氢嗅酸高乌甲素原料药及其注射剂中含有高乌宁辛、N-去乙酞基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异刺乌头碱、9-去氧基刺乌头碱以及刺乌宁等6种杂质,其中刺乌宁为氢嗅酸高乌甲素水解产物,其余杂质来源于原植物,这些杂质可能是本例不良反应的过敏原。甘露醇注射液说明书中注明甘露醇过敏可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因此,甘露醇也可能是本例不良反应的过敏原。

注:本文发布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7 年 4 月第 19 卷第 2 期。

下载医学时间 APP,获取最新指南。

编辑: 曹金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