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两本权威的医学杂志分别发表了与妊娠妇女使用抗抑郁药相关的新生儿行为异常的报导,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现将两篇文章的有关内容摘述如下。
一、新生儿行为综合症
《美国医学会杂志》近期发表的一篇研究结果显示,妇女在怀孕后三个月服用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新生儿出现神经过敏、烦躁、严重的呼吸问题(统称新生儿行为综合征,neomatal behavioral syndrome)的风险比未服用此类药品或在怀孕早期服用该类药品的风险增高(RR 3.0,95 %CI 2.0-4.4)。大多数症状都是轻微的,通常在二周后消失,但一些需要住院加强监护。研究者估计,每年大概有8万美国妇女在怀孕期间服用此类抗抑郁药,她们生出的婴儿中100个有1个出现严重的呼吸问题。
5-HT再摄取抑制剂包括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Prozac), 帕罗西汀(Paxil)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新(Effexor)。经与管理当局协商,美国药厂已同意修改5-HT再摄取抑制剂类药品的说明书,加入关于子宫内胎儿暴露于该类药品下的潜在不良反应信息。
二、新生儿停药症状
发表在2005年2月《柳叶刀》 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则提出SSRIs可引起新生儿停药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包括惊厥、易激惹、异常哭闹和震颤。第一作者Emilio Sanz是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评审专家。他分析了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2003年11月前的93例可疑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致新生儿停药症状的病例,认为二者有确定的因果关系。其中64例与帕罗西汀有关,14例与氟西汀有关,7例与西酞普兰有关。早在2001年底,Emilio Sanz就从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的66例相关病例中发掘出了该信号,并建议在SSRIs的说明书中加入此项警告。
《柳叶刀》杂志随后发表了一篇耶鲁大学医学院Vladislav Ruchkin 和 Andrés Martin的评论文章。文章提出,该研究是反映个别抗抑郁药的小问题,还是反映儿童使用SSRIs的严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确定。最悲观的看法,这些报告可能预示过去10年SSRIs无可厚非的霸主地位开始终结。目前,人们应更好的利用非药物干预措施,研究和重新确定处方的范围,尤其是对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希望不久将开发出新的有效药物。
(WHO药品不良反应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