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两种,由于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比林可霉素强4~8倍,而且疗效高,不良反应较林可霉素低,在临床上林可霉素逐渐被克林霉素所取代,克林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感染。
由于有些病人偏信注射给药方式,又由于克林霉素注射前不需做过敏试验,所以克林霉素在基层滥用很严重,从而引起很多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事件。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和事件大多由克林霉素直接引起,也有些是由于并用其它药物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以下仅对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和事件进行介绍。
消化道反应是克林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主要临床表现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克林霉素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约10~30%的病人可出现腹泻,1~3%病人可发生伪膜性肠炎(难辨厌氧杆菌引起),腹泻常出现于4~9天,与药物直接刺激和/或肠道菌群紊乱相关,而在老年及严重患者更为常见。临床研究表明,注射给药引起的伪膜性结肠炎为口服给药的1/3-1/4。
处理克林霉素所致的伪膜性肠炎,轻症可单独停药,中、重度患者需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口服甲硝唑250~500mg,一日3次,如复发可再服用甲硝唑,在无效时改用万古霉素口服125~500mg,每6小时一次。万古霉素作为二线用药,是为了防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产生。
为预防或避免消化道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禁用抗蠕动止泻药如阿片类和洛哌丁胺等,避免应用吸附性止泻药如蒙脱石或含白陶土止泻药等,以免引起腹泻或导致腹泻延长和加重。在应用克林霉素时要密切观察克林霉素停药后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克林霉素在肝脏中代谢,只有10%经肾脏排泄,半衰期为2~4小时,注射给药其肠道抗菌活性可保持5天以上,因此在停药后结肠内细菌仍可受其抑制。
其次,克林霉素未经稀释直接推注或大量快速静脉给药,可引起严重心血管和呼吸抑制不良反应,所以克林霉素注射剂需稀释至6mg/ml,注射速度不大于30mg/min。即0.6g克林霉素磷酸酯至少稀释于100ml液体内,滴注时间应在20分钟以上,每次不得超过0.6g。
克林霉素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应密切观察并监护其与呼吸抑制药、其它神经肌肉阻断药合用中的不良反应,如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克林霉素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阿片类药物的中枢互相抑制作用累加而导致呼吸抑制或麻痹的可能。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可能与血压下降,呼吸、心跳停止,休克样反应有关。
为预防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克林霉素的适应证,克林霉素主要适用于敏感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女性生殖道和盆腔感染等,克林霉素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其穿透血脑屏障能力很差。
克林霉素常与β-内酰胺类或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合以互补抗菌谱,如与氨曲南联合治疗盆腔感染或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以发挥其抗革兰阳性菌和抗厌氧菌的作用,但与氨基糖苷联合应用,应严密观测其神经肌肉阻断的不良反应的互相加强,与广谱β-内酰胺类联合,尤其应注意消化道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磷酸酯静滴可引起静脉炎,肌注局部可出现疼痛、硬结及无菌性脓肿。其它不良反应尚有皮疹、皮肤瘙痒,偶出现剥脱性皮炎;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成人每天0.6-1.2g,分2~4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严重感染每天1.2-2.4g,分2~4次静滴。满1月或以上小儿,每日15~25mg/kg,分3~4次肌注或静滴;严重感染25~40mg/kg,分3~4次肌注或静滴。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教授 王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