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脲类药治疗2型糖尿病谨防低血糖

2014-02-21 14:45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磺脲类药物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其主要是通过与β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产生降血糖的药理效应,可使60%-70%的患者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1%-2%。
 
一、磺脲类药物的应用
磺脲类药物品种众多,各种磺脲类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诸多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不同特点,结合患者年龄、病程、肝肾功能状况、胰岛功能、服药依从性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1、甲苯磺丁脲(D860)
为第一代磺脲类药物,现已逐渐被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取代,临床已不常用。
 
2、格列本脲
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是目前降糖效果最强、作用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作用比D860强500倍。优降糖最常见、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低血糖,严重时足以致死。
 
3、格列齐特 
属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比较温和,药效持续时间比较长。除了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以外,还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聚性,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所导致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4、格列吡嗪
其吸收完全而迅速,降糖效果仅次于优降糖,是一种短效磺脲类降糖药,最适合餐后血糖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又由于其药效持续时间短,故引起低血糖的风险也很小,所以对老年人比较适宜。
 
二、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血糖反应
磺脲类药物最常见也最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因磺脲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是直接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胰岛素浓度增高,在患者用药剂量过大、年老体弱、体力活动过多、不规则进食、饮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后,均可发生低血糖反应。此外,当磺脲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如阿司匹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均可增加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低血糖反应常可诱发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反复发作或持续性低血糖,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导致昏迷或死亡。老年患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由于磺脲类药物在体内代谢与排泄缓慢,易发生持续性低血糖,或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掩盖了低血糖症状。常有低血糖患者昏迷或肢体瘫痪而误诊为脑血管意外。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或有心脑血管并发症者不宜用。
 
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磺脲类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伴有恶心、呕吐、胃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在吉林省食品药品评价中心收集到的吉林省境内有关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有近2/3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消化系统不适的症状。
 
3、体重增加 
长期使用磺脲药过程中另一不良反应是体重增加。磺脲类药物一般适用于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十分严格地控制饮食,应用磺脲类药物有可能在血糖降低的同时增加体重。因此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应当注意调整饮食,增加锻炼等生活方式的改善,这样可以避免治疗后体重增加。
 
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优降糖和氯磺丙脲用量较大者,少数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共济失调等症,减量或停药后可消失。
 
5、其他不良反应 
目前,所掌握的磺脲类药物其他不良反应表现包括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等。氯磺丙脲还可引起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而引起的低钠血症和水潴留。
 
另外,对于病程较长、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及青少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该药不但无效,而且可加速胰岛功能的耗竭。因此,应当注意此类药物的适应证。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出现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间,服用磺脲类药物可导致黄疸、造血系统抑制、白细胞缺乏等严重不良反应,均不宜使用该类药物。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
磺脲类药物只对那些尚存一定β细胞剩余功能的患者有效。剩余功能愈多效果愈好。已知2型糖尿病有β细胞功能逐渐衰变的趋势,故磺脲类药物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较好,病程愈长则效果愈差,最终失效(即继发失效)。目前,尽管磺脲类药物是公认的控制2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但在口服磺脲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该药物的继发失效率正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5年累计失效率达50%。对于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机制存在多种学说,许多临床医生将这种药物活性的丧失归因于磺脲类药物耗竭了β细胞。但一些研究认为,高浓度药物持续刺激β细胞可能减弱β细胞KATP通道对磺脲类药物的反应。一旦发现磺脲类药物失效,首先应检查是否存在可以消除的诱因(如饮食控制不佳、缺乏运动、肥胖等),如有诱因则应予以纠正。如果经处理后患者病情仍未得到良好控制,可考虑选用其他类型的降糖药。磺脲类药物原发失效和继发失效患者不宜再用此类药物。不宜用于没有和几乎没有β细胞分泌功能的1型及部分久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2、磺脲类药物能否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有报道格列齐特能恢复或改善第一时相的胰岛素分泌。但此作用可能与高糖毒症消除有关。目前的证据表明: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瑞格列萘类药物及单用胰岛素都有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磺脲类药物还有改善血脂(如甘油三脂)的效果,也可能是改善血糖的间接作用。
 
3、使用磺脲类药物时应当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同时使用可降低磺脲类药物的药效,如巴比妥类、利福平(可增加磺脲类药物的代谢);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伴利尿剂、皮质类固醇、雌激素及苯妥英钠(以上药物可抑制胰岛素分泌,对抗胰岛素的作用)。
 
4、以下情况不宜使用磺脲类药物
(1)妊娠及哺乳的糖尿病患者只宜用胰岛素治疗,不宜用任何磺脲类药物或其他口服降糖药。
 
(2)曾经用某种磺脲类药物发生过严重低血糖的患者,以后不宜再用同样的药物。
 
(3)已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如肾衰、心脑血管病、肝硬化、足坏疽及眼底病变等,不宜用磺脲类药物,应主要依靠胰岛素控制血糖。
 
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须谨慎
因较容易发生严重的低血糖所致心脑损害,甚至死亡。老年人的肾功能下降,容易产生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除格列奎酮外,其他的磺脲类药物经肾脏清除50-100 % ,格列奎酮为5 % 。有作者主张: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应用格列苯脲,应首选格列奎酮。无论用何种磺脲类药物,对老年患者都应从最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逐步调整到合适的剂量。老年人应用1/2 的磺脲类药物最大剂量可以达到2/3 的最大疗效。
 

编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