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尿酸增高、时间延长,疼痛发作越来越频繁、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甚至会造成关节的僵硬、畸形。对于这些知识,大家应该已不陌生。
预防痛风发作的一线药物--苯溴马隆
让我们把目光先转回到导致痛风的罪魁祸首:尿酸。
血液里的尿酸水平偏高,其原因无外乎: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排泄不畅、二者兼而有之。
苯溴马隆的起效时间短,服药 5 小时后尿酸排泄即达到峰值,作用持续可达 15~21 小时。对于大多数痛风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常会出现「戏剧性的快速下降」,且药效稳定持久。
风波起
苯溴马隆是一个应用于痛风治疗四十余年的经典老药。欧洲风湿病联盟、英国风湿病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协会等国内外权威学术组织,近年来都曾以发布指南或共识的方式,对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予以肯定。
对于任何药物,疗效永远与风险并存,「安全」总是相对的,苯溴马隆也概莫能外。
2014 年的最后一天,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关于「警惕苯溴马隆肝损害风险」的通报。
CFDA 的警示很快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毕竟,痛风发病率如此之高、苯溴马隆使用又如此之广,这无法不让广大患者产生担心与疑虑。
如何评价、如何释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亟待专业人员尽快做出客观、科学的答复。可在应答的声音发出和传播之前,临床中已经看到不少患者、甚至部分医生不分青红皂白盲目停药的现象。
这样的快速应对方式,真的最有利于患者健康吗?
定风波
在 CFDA 通报的「典型病例」中,一位老年男性患者,服用苯溴马隆一个月后,出现乏力、纳差、厌油、尿色深黄、肝酶升高等反应,经停药、保肝治疗后,症状消失、肝功恢复正常。
对于这样的个案,临床医生一点也不陌生,可能导致类似现象的药物,绝不是少数,不独为「苯溴马隆」所特有,更何况,举国用药十年间,仅见此数例。
因此,作为负责任的医生,我们要做的,是学会科学、合理用药,而不是不假思索、不加甄别的盲目停药。
用药原则一: 苯溴马隆的不良反应包括少见的胃肠不适、腹泻、皮疹等,以及罕见的肝功能损害。用药前必须选择合适人群,存在中度至重度肝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滤低于 20ml/min、肾结石患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痛风急性发作期慎用。
用药原则二: 使用苯溴马隆后,更多的尿酸会通过尿液排出,尿液中的尿酸浓度明显升高,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大量饮水(全天不少于 2 升),并酌情碱化尿液,将PH 6.2-6.8 以避免尿酸结晶沉积,诱发泌尿系统结石,对已存在泌尿系统狭窄、梗阻、结石的患者则不宜使用;
用药原则三: 苯溴马隆应从低剂量起始,逐步加量,并定期复查肝功能,同时避免与其它可以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合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感、腹痛、腹泻、发热、尿浓染、眼球结膜黄染等,应及时就诊,必要时检查肝功能并进行相应治疗。并视实际病情选择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药物。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就拿这次苯溴马隆的风波为例,我们需要做的,是认真学习药物相关知识、总结归纳用药经验、科学规避药物风险。做到在药物疗效和风险之中,游刃有余、长袖善舞,这才称得上是合格的医生。
文章由 张征 独家授权发表
欢迎分享,谢绝转载,稿酬从优
投稿邮箱:app@dx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