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 年丹麦精神病学家 Carl Lange 首次发现锂盐具有治疗作用,自此之后,锂盐便成为了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灵丹妙药」。同时,锂盐在单相的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方面也有潜在优势。目前已经有研究充分证明了锂盐对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抗抑郁剂治疗具有增效作用。
对此,Jean 等人对锂盐在难治性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探讨尿量是否可以作为锂盐治疗效果的一个预测因素,其结果在线发表于 2015 年 10 月份的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杂志。
抑郁症症状严重、体重明显下降、精神运动迟滞以及超过 3 次的重度抑郁发作史,均预示着患者有可能对单独的抗抑郁剂治疗应答不佳,在这些情况下可以考虑将锂盐作为抗抑郁剂的增效剂。
目前已有研究证明锂盐对情感障碍的治疗机制与其磷酸化并失活糖原合酶激酶 3β(GSK-3β)的能力有关。
锂盐的对 GSK-3β的作用效果可能是由于其竞争结合了支架蛋白质 AKT、PP2A 和β连环蛋白中的镁-结合位点。该过程将 GSK-3β的 N 末端丝氨酸磷酸化并使其失活,从而将 AKT 的表达上调。
与此同时,锂盐对患者也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其中之一便是对肾脏的尿液浓缩功能造成损伤。研究认为锂盐之所以会导致肾性尿崩症可能是由于服用锂盐会对体内的抗利尿激素产生抵抗,多达 40% 的患者服用锂盐后会出现多尿和烦渴。
锂盐所导致的抗利尿激素抵抗部分原因是由于其导致了几种肾脏蛋白表达的下调,例如水通道蛋白 2(AQP-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锂诱导的肾脏 AQP-2 表达下调与 GSK-3β受到抑制有关,GSK-3 受到抑制可促进环氧合酶-2 的上调,而环氧合酶-2 可通过活化前列腺素 E2 使 AQP-2 的表达下调。因此,锂盐治疗情感障碍的细胞生化机制可能同时也是造成其副作用的主要机制。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约有 40% 至 50% 的人对锂盐的增效作用反应尚佳,平均治疗应答率约为 41%,这与多尿、烦渴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基本一致。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多尿这一副作用可以用来预测患者是否会对锂盐治疗产生良好的应答。
目前尚没有关于多尿和锂盐治疗应答之间关系的研究,因此研究人员建议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多尿与烦渴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来作为 GSK-3β 抑制作用临床标记物,从而明确这些副作用是否可以作为锂盐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