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会给痛风患者开碳酸氢钠片口服, 碳酸氢钠片常用来碱化尿液,辅助尿酸溶解、排泄、降低肾脏尿酸结石的风险。
碳酸氢钠是常用且经济实惠的尿液碱化药物,由于尿酸盐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高,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使得尿液呈碱性,尿酸容易随着尿液被排泄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中尿酸的作用。
口服碳酸氢钠片为什么可以碱化尿液呢?
口服的碳酸氢钠不是进入胃了吗?常识告诉我们口服的碳酸氢钠应该会被胃酸(盐酸)中和成 H2O、NaCl 和 CO2了吧,怎么就到尿液,并使得尿液碱化了?(我书读的少,别忽悠我)。
当然,我们的常识是正确的,口服的碳酸氢钠确实是会被我们的胃酸所中和。但 HCO3- 被胃酸中的 H+ 所中和的同时会使得体内的 H+被消耗。我们知道体内 PH 是维持动态平衡的,当体内 H+被消耗,势必会引起机体相应「调动」,这之中就涉及 2 个对于机体的酸碱平衡维持起着非常重作用的酶:碳酸酐酶及谷氨酰胺酶。
(1)碳酸酐酶的主要作用:碳酸酐酶主要分布在近端小管,催化 CO2+H2O 生成 H2CO3,H2CO3 则部分解离为 H+ 和 HCO3-。这样,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 HCO3- 几乎全部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以 CO2形式被重吸收,同时伴 H+分泌(泌氢)。
所以,碳酸酐酶主要作用的关键词就是:促泌氢、促重吸收 HCO3-。
(2)谷氨酰胺酶的主要作用:谷氨酰胺酶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和集合管,使谷氨酰胺发生脱氨反应,生成谷氨酸根(会进一步被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生成 a-酮戊二酸和 NH4+)和 NH4+。NH4+进一步通过 H-Na 转运进入小管液而最终排泄、NH4+的分泌也能够促进 HCO3- 的重吸收。
所以,谷氨酰胺酶主要作用的关键词就是:促 NH4+排泄、促重吸收 HCO3-。
所以,当口服碳酸氢钠时,由于 H+的消耗,机体为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就会使得在肾脏处 H+ 和 NH4+分泌排泄减少、 HCO3- 的重吸收减少,以此最终达到使得尿液 PH 升高(碱化尿液)。
尿液 PH 越高越好吗?
既然碱化尿液能够促进尿酸盐的排泄,那么是不是尿液 PH 越高越好呢?如果不是,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碱化尿液,尿液 PH 过高会有什么问题吗?
显然,并不是尿液越「碱」越好,如果尿液 PH 过高,当 PH>7.0 时,反而容易形成草酸钙和磷酸盐类等其他结石。所以,在进行尿液碱化时要监控尿液 PH,根据 PH 值来调整用药,降低由于尿液 PH 过高引起的尿路结石几率。
当尿液 PH<6.0 时,药物治疗同时需进行尿液碱化。形成尿酸结石有两个主要因素是:尿酸盐浓度过高和尿液呈酸性。当 pH7.0 时尿酸的溶解度约为 1.2 mmol/L,但是在尿液 pH 为 5.0 时,尿酸的溶解度则降至 0.09 mmol/L。痛风病人刚好满足这两个条件,所以痛风患者容易形成尿酸结石。
当尿液 PH 在 6.2-6.9 之间时,嘌呤代谢所产生的尿酸盐在该 PH 范围溶解度大,容易被溶解,因此可以促进尿酸盐结晶溶解和从尿液中排出。
常用的尿液碱化的药物有哪些?
(1)碳酸氢钠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苏打。每次 1 g,每天 3 次,该药物容易增加胃内压和造成嗳气。长期口服碳酸氢钠片也容易造成碱血症和由于过多钠离子的摄入而增加心脏负荷和水肿。
(2)枸橼酸钾钠颗粒,2013 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强调,禁用于急性或慢性肾衰患者,或当绝对禁用氯化钠时不能使用,也禁用于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碱代谢)或慢性泌尿道尿素分解菌感染患者。
(3)枸橼酸钾钠合剂 Shohl 溶液,1000 mL 蒸馏水中溶解枸橼酸钾 140 g,枸橼酸钠 98 g。每次 10-30 mL,每天 3 次,该药物可以造成高钾血症。2013 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强调使用该药物时,应监测血钾的浓度,避免发生高钾血症。
本文作者:Jensen,重庆市西南医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