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心血管健康管理门户:数据互联 提效降成

2016-07-22 16: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伴随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一高一低」的态势:发病率高、患者年龄趋低(年轻化)。如何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如何在诊疗过程中提高效率,做好术后患者的健康管理以降低再入院率,就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业医疗人员、专家及领导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帮助心血管疾病诊疗机构和主治医生,以有效、快速的方法提升诊疗和科研水平,高效工作,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并且更好地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直击心血管病治疗的 3 大「痛点」

眼下我国的心血管病诊疗实践中,无论医疗机构或医生,都面临 3 大「痛点」:

1. 数据采集和管理严重依赖手工、格式不够规范,令心血管病临床数据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不利病情追踪,科研效率低;

2. 影像设备的精确度不够、诊断结果出现多样性,大大影响了心血管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有效的介入治疗;

3. 院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对患者体征、用药、生活习惯等缺乏有效管理,导致患者再入院率高,推高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健康关护全程的整合解决方案

要想解决上述 3 大「痛点」,就必须改变目前被动式、碎片化和断裂的医疗服务链。

秉承「创新为你」的理念,飞利浦利用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多年积累和领先科技,提出了「健康关护全程」的概念,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数字健康管理平台——心血管健康管理门户 (Integrated Continuous Health Management - Cardiology),通过整合硬件与软件,打通院前、院中、院后各个环节,并实现各环节数据互联。

这一覆盖全路径的完整解决方案,不仅从影响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更有效地改善了诊断、治疗等环节,并将整个过程延伸至家庭护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

1. 有效利用临床数据,打造心血管健康管理门户(ICHM)

在疾病预防环节,通过一系列可以互联的可穿戴、便携式移动健康和医疗设备,并配套了各种相关服务,实现家庭与医院的互联,帮助健康和高危人群主动监控自己的健康状况。

在诊断和治疗环节,飞利浦不仅拥有心电图机、超声、CT、MR、X-ray、PET/CT、血管造影机等丰富的产品组合,满足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需求,还针对临床路径各个环节的需求,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优化医院流程管理,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效率和水平,并打破信息孤岛,将设备和系统在心、脑血管疾病健康关护周期所产生的所有数据,全部集成、整合到飞利浦持续健康管理门户(IntelliSpace Continuous Health Management),打造一个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的分析、应用,为心血管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2. 中国心血管临床数据服务平台(NCDR)

过去,中国临床诊疗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普遍严重依赖手工,且数据格式缺乏标准,各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机构普遍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及信息挖掘系统,造成了只有「临床数据」而缺乏「适合进行科研的高质量数据」这一尴尬局面,大样本库没有对临床科研和质量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更糟糕的是,同一医院不同科室其工作流数据也没有集成和串流。临床系统依赖医护人员手工输入,重复备份,且分散于院内不同信息系统中,缺乏一致性,增加了修改数据源的困难;手工数据管理还导致高错误率和大量重复劳动的出现,由于缺乏数据挖掘的专业人才和方法论,导致临床科研效率低,科研经费和人力的浪费。

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机构之间,科研协作未能发挥效用,彼此间尚未建立心血管临床数据服务的共享和激励机制,制约了心血管科研和心血管质量管理的发展。想要迅速缩小差距、提升效率,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数据进行及时、有效采集、管理、使用和共享。

几年前,在借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建设美国国家心血管数据库 NCDR 适用的关键技术和成功经验后,飞利浦协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建设了「中国心血管临床数据服务平台」(NCDR),依托飞利浦医疗在全球心血管临床领域的深度积累和领先的 IT 技术,参照中国的实际市场需求及对国内行业标准的结合,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数据进行规范、标准和结构化录入,并加以分享和分析,从而推动国家级数据采集与共享平台的建立。

通过与医院临床系统的数据集成,加上手工数据补录,以及与院内的心血管临床数据仓库(CDR)※1 系统直连,达到数据串联和共享,此举持续提升了中国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科研效率水平,以及病患健康管理和诊疗质量水平,并从整体上控制或降低了医疗费用。

3. 院后慢病管理,系统化降低再住院率

医治数量庞大的心血管患者,为医生积累了丰富的院内诊断和临床治疗经验,但长期以来中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临床实践中缺乏有效的「院后管理」环节,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情况不尽理想,甚至出现不必要的病情恶化,导致本可避免的并发症和死亡。

居高不下的再入院率,还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以飞利浦在美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如果术后管理做的好大致会达成两个效果:1. 降低再入院率,特别是心血管术后病人,再入院率降低 40% 以上;2. 进而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大约在 20%~30%。当各个国家医疗成本负担都处于非常沉重的前提下,那是个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飞利浦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创新,研究开发了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院后管理」的心血管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并密切评估其临床效果。这个系统通过将医院和家庭互联,帮助医院延伸对出院病人的关护,改善病人的康复效果,降低病人的再入院率,从而提高医疗系统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效率。

对医院来说,系统将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院外的患者人群,通过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建议、便利工具等方式,与之建立长期的联系。对医生来说,系统还能帮助其监控病人在家里的血压、心律等生理体征,从而对病情进行及时诊断、调整处方,以避免病情加剧。该系统也为病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便利,以满足临床研究的需要。它不仅针对患病人群,对于生活习惯不够健康或具有家族遗传史的疾病高危人群同样适用。

基于该系统产生的临床数据将通过服务器在云端连接,实现上下级医院和家庭的互联,使得病人能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级别的医院获得医疗服务,促进医疗资源更合理、高效的发挥作用。不仅如此,未来这一系统的开发也将为病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便利,以满足临床研究的需要。

包含心血管慢病管理解决方案的飞利浦「院后管理系统」,将成为医疗系统管理慢性病患者的基础工具,当信息(数据采集)和工具高度整合,就能为医务人员和患者真正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将实施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创新科技,构建数字健康平台

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与数字化密切相关,价值链的转移也正由设备向软件和服务转移。

为了更加充分的释放医疗数据的价值,飞利浦开发了数字健康平台 (HealthSuite Digital Platform),帮助医院及合作伙伴更加自由的整合应用医疗数据,真正让数据在健康关护中流动起来,按需实现全程健康关护管理,旨在搭建新兴互联网+健康产业接入传统医疗资源的桥梁,让海量消费级健康管理数据真正为医疗所用,为创新大健康生态夯实基础。其中:

数据结构云:负责构建健康数据计算和分析模型。能够集成不同设备来源、不同结构的诊疗健康数据进行结构化,并按照特定计算规则形成可用计算模式,服务临床用户。其中包括数据安全管控机制在内。

设备控制云:负责管理和控制医疗设备与产品接入。从口腔健康管理到监护仪,从超声到穿戴设备,按照不同接入设备或产品的特性开发合适的接口标准将数据引入进来。

协同合作云:负责生态系统中飞利浦与合作伙伴的信息交互标准,比如院内纵横交错的信息如何交互,需要遵循哪些通用标准等。

基于上述三朵云,飞利浦健康数据平台面向用户、合作伙伴开放 API,为客户或者解决方案的开发商提供开放的空间。依托开放的 API,飞利浦健康数据平台能够支持飞利浦和第三方开发的应用和设备,将海量消费者数据、影像资料、病人监护等数据融为一体,形成强有力的数据基础,让临床科研能够有据可循,为临床诊疗模式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更为广泛提升全国范围内的专科诊疗水平提供可能。

互联协作的整合解决方案,提效降成

传统医疗方式,切入点通常围绕着对患者的关护,但是当数字云平台深度介入现代医疗体系后,关注范围就不再局限于患者,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包括患者)的整个健康关护周期。

正是基于在心血管领域的多年积累和领先科技,飞利浦提出的「健康关护全程」理念,利用科技创新将软、硬件整合,充分发挥这两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各个环节的互通互联、医院各科室之间的互通互联、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互通互联、以及医院与家庭的互通互联,一方面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将患者实施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极大地改善和巩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提升医院的医疗效率,节省医疗资源并大大降低医疗成本。

备注:
※1 由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疾病十大医院」中,已有 6 家使用了以心血管临床数据库(CDR)为核心的飞利浦心血管 IT 解决方案。

编辑: 叶欣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