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售处方药话题再次尘嚣四起! 但与此同时的是,安徽食药监局印发通知严禁止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网站交易页面展示和销售处方药、两个月前天猫医药馆突然叫停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业务。与此同时,广东、上海、河北等多地的食药监局开始暂停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零售试点,包括多家已经获得相关资质的互联网售药平台。
尽管业界对开放网售处方药呼声高涨,但今年以来,此时似乎陷入不进反退的尴尬。尽管如此,记者采访医药电商起家进入移动医疗行业的七乐康董事长石振洋,他认为网售处方药其实是破冰在即。
就在本周一 7 月 25 日,国务院最新出炉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下称《方案》) 明确指出,医疗机构不得限制处方外流。那么处方外流最终回流到哪里呢?毫无疑问是药店连锁及电商平台。这是石振洋认为网售处方药会迎来破冰的信心所在。这些微妙的变化背后,支撑的是整个互联网医疗和民众接受程度在过去一年出现了裂变。
究竟,网售处方药的破冰之路离行业还有多远?
网售处方药破冰!?
此前,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惊人爆发,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利用资本作为触手,已悄然通过与联手公立医院、连锁药房等找「外援」的方式曲线破冰。
2015 年 12 月 10 日,通过微医集团乌镇互联网医院网上平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着名心血管专家王建安教授为位于杭州的复诊患者黄女士开出全国首张在线处方,不到两天的时间,黄女士在家收到了国药控股快递送来的处方药品。
腾讯也积极在医疗领域进行布局,打造服务闭环。旗下微信智慧医院涵盖了预约挂号,候诊提醒、微信导航、微信支付诊间费用,电子报告微信实时送达、院后医嘱提醒等几乎问诊全流程。和海王星辰合作推进药品 O2O,巨额投资丁香园,推出智能硬件产品血糖仪「糖大夫」,接入众安保险与丁香园的保险与医生资源,打造医院、医生、患者到药品销售闭环。
1 月 18 日,阿里健康与武汉市中心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网络医院。
3 月份,京东启动了「处方药电子商务」项目,试点公立医院向处方流转信息平台流转处方,允许用户使用电子处方平台便捷方式向新华大药店的药房购药。
4 月 6 日,微医、好大夫分别在甘肃、银川上线互联网医院,实现在线诊疗、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一站式就诊体验。
5 月 24 日,七乐康与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达成合作,共建国内首个 2.0 版复合型模式的互联网医院——荔湾七乐康互联网医院,为医院处方顺理成章外流而铺路。
有数据统计,在今年浙江、河南、宁夏、甘肃、湖南、江苏、福建、广东等省医院纷纷宣布加入互联网医院大军。国内互联网医疗开始真正蓬勃发展,但网售处方药政策长期不开放。
石振洋指出,移动医疗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才能把处方向医院外引。从各地试点来看,当下这种方式是能让处方药流转和网售处方药合规化。
按照《方案》的规定,医疗机构不得限制处方外流。那么处方外流后最终会流到哪里? 毫无疑问将是药店连锁以及电商平台。这是石振洋认为网售处方药会迎来破冰的信心所在。这些微妙的变化背后,支撑的是整个互联网医疗和民众接受程度在过去一年出现了裂变。
去年底,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11 岁的小僧人仁青龙珠被诊断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6 年求医无果,最终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找到了远在青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01 医院的肿瘤科主任医师翟瑞任,很快做了肝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术后,翟医生继续使用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提供长期治疗和服务指导。
这只是人们对互联网医疗感知转变的一个缩影,甚至连习大大都特别提到互联网医院在内的新兴产业让他「刮目相看」,互联网医院将被作为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样板向全世界推出。
处方药供应链改革的「阵痛」与重生
虽然当前大家采用的是「曲线救国」的方式试水网售处方药,网售处方药未有正式放开的批文。但长期以来,处方药供应链条冗长导致药价虚高以及医院限制处方外流等问题一直存在。
「乡下的二哥曾患银屑病,但因为在当地难买到合适的治疗的药,一度花费了数万元治疗未果。最后还是石振洋帮忙找到合适的医生,仅花费了 800 块药费就治好了。」石振洋对此颇有感触。
处方药供应的链条究竟有多长?
常规而言,厂家生产之后,将药供给代理商,代理商再销售给商业企业,最后再由商业企业供应医院。流转中,药价在一层一层增加。
从乡医这个容易被忽视但却服务着大量患者的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价就有直白的呈现。以有 80 万人口的江西宁都县为例,县城的医院要进药品,起码要经过省级代理、市级代理、县级代理三层。
每个层级加价情况是这样的: 省级代理赚取 2%,市级代理赚取 1-2%,县级代理赚取 5-6%。一瓶某品牌的喷剂经过层层代理中间商到乡医手里进货价是 28.9 元,而乡医零的售价 32 到 35 元,如果直接通过七乐康等网上药房购买,价格可以接近村医进货价。
层层加价,最终导致老百姓对药价高企的「怨声」难消。要打破「医药养医」之下的灰色链条,也触动了国家推行两票制以及鼓励处方外流。
「两票制砍掉了药品流通环节的代理这一环节,目的还在于通过压缩流通环节,解决药高的问题。」在石振洋看来,两票制后,药品的流向的监管变得更为容易。
对老百姓而言,会带来药价的降低,但也会让对新增税负敏感的小药企进入洗牌阶段。触动了行业固有的模式,对整个医药行业来说都是挑战,但活下来的企业却能迎来黄金时代。两票制下,药品价格可以回归理性。
至于处方外流,石振洋表示,此前药品流通过程过度行政化,处方药的状态可以用肠梗塞来形容。现在让处方药回归市场驱动导向,是大势所趋。
从政策风向看,这些痛点已经被击中。除了本周发布的《方案》,早在今年 4 月,国务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6 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同样提及,今年将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药品加成取消后,药房外包是否真的让老百姓看病得到真实惠呢?
在两票制这记重拳前,为破除「以药养医」造成灰色链条和药价虚高,国家层面早已通过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来推动变革。
去年 8 月,国家卫计委曾发布过一组数据,全国有 3077 家县级公立医院、446 家城市公立医院取消了全部药品加成。其他省份也在加速改革中。如从 5 月 1 日开始,青海全省 14 家省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从 7 月 1 日起来, 重庆 12 区县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取消药品加成的深化,配合「两票制」的逐行逐近,似乎真能让老百姓看到了真实惠。
不过背后依然有「阻力」。实行药品零加成后,药房成为成本中心而逐渐被剥离,药房外包模式愈演愈烈。
一位医院资深工作者私下向记者透露:医药分离、药房外包并没有完全推广开来,药房外包会让医院减少了好几千万的收入,南方某三甲医院药房外包,需要药房返回收入的 15%,而这部分费用给出的支付名目可能为租金提高、药房赠送设备给医院变成医院资产、店员工资等。
在石振洋看来,承接医院药房外包成本很高,要想入局抢夺市场,非行业巨头莫属。
承接医院药房外包成本很高,返回收入,意味着医院可以曲线弥补回取消加成导致的利润缺口。而这部分的成本,最终又会转嫁给谁呢?
互联网医院有如此大的优势,难么它合规么? 安全么? 网售处方药一旦开闸,其安全性是否能得到保证?
1. 互联网医院的医生都要在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多点执业备案,并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医生验证程序。
2. 在互联网医院就诊实行的电子处方,依照国家《电子签名法》《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有执业医师电子签名的,由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与手写签名或盖章的处方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合法互联网医院都应得到政府授权。
3. 网上售药能在药品流向各环节实行监控,更方便药品流向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