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16:高龄老年人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016-09-10 20:19 来源:丁香园 作者:于昉
字体大小
- | +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我国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正以每年 5% 的速度增加,2020 年将达到 3076 万,2040 年将增加到 7400 万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增加。

我国老年高血压现状

1. 高血压患者总数将近 3 亿,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超过 8000 万,居世界之首,仍在持续增加;

2. 2002 年数据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 24.7% 和 6.1%,老年高血压患者则为 32.2% 和 7.6%。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第一危险因素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平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促进高龄老年人的血压管理,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结合我国现状以及高龄高血压临床研究结果,制订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希望能够完善我国血压管理策略,有效降低高血压对高龄人群的危害。

华琦.jpg
图 1 华琦教授作大会汇报

高龄高血压的诊断

1. 年龄 ≥ 80 岁,血压持续或 3 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 ≥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 90 mmHg;若收缩压 ≥ 140 mmHg,舒张压<90 mmHg 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2. 诊室以外的血压测量(包括家庭自测血压和 24 h 动态血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高龄高血压的特点

随年龄增加,动脉硬化加重,血管弹性降低;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肾功能下降水盐代谢能力衰弱;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内分泌功能减退。因此,高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 80 岁以下患者有所不同。

临床特点:

1. 收缩压升高为主;

2. 脉压增大;

3. 昼夜节律异常;

4. 血压波动大(1)体位性血压波动(2)清晨高血压(3)餐后低血压;

5. 白大衣高血压;

6. 假性高血压;

7. 继发性高血压不少见;

8. 并存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靶器官损害严重。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特点

1. 老年高血压治疗较中、青年高血压更复杂,合并症多,治疗也更加困难;

2. 血压控制靶目标值不同;

3. 治疗方案不同;

4. 生活方式不同。

评估指标

1. 高龄患者治疗前的评估;

2. 起始药物治疗血压水平:≥ 160/90 mmHg;

3. 降压治疗目标值:(1)不合并临床并存疾病的高龄患者,血压目标值<145~150/90 mmHg;(2)合并心、脑、肾并存疾病的患者,首先将血压降低至<150/90 mmHg,若耐受性良好,则进一步降到<140/90 mmHg(3)高龄患者血压不宜低于 130/60 mmHg(4)避免过快降低血压,3 个月血压达标。

降压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

1. 首先使用小剂量单药作为初始治疗,避免血压过低;

2. 应选择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药简单、依从性好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长效 CCB、ACEI 或 ARB;

3. 若单药治疗血压不达标,推荐小剂量联合用药;

4. 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的患者,若无禁忌证,可加用 β 受体阻滞剂;

5. 伴发有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男性高龄高血压患者,亦可以选用 α 受体阻滞剂;

6. 应警惕多重用药带来的风险和药物不良反应;

7. 清晨高血压患者,应选用平稳、长效的降压药物,并根据高血压特点选用用药时间。发生餐后低血压的患者,应避免诱因,并考虑调整治疗用药。

高龄高血压的管理

1. 高龄老年人生活方式干预;

2. 高龄患者的综合评估和综合治疗;

3. 推进家庭、社区和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支持。

总结和展望

我国已经进入高龄人口迅速增长阶段,高血压是高龄老年人心血管病治疗的难点和重点。

希望通过《高血压的指南与共识》的推广,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本人对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更新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观念;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国际相关领域进展开展临床研究,积累我国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的循证证据,使更多高龄高血压患者受益。

更多会议精彩内容,请点此进入 CSC & CIC 2016 会议专题>>

刚刚结束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6)精彩纷呈,点此查看精彩回顾>>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