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 2020 年抑郁症将成为第二大致残性疾病 [1]。近几年来,抗抑郁药的用量逐年递增,新型抗抑郁药因其疗效好、抗胆碱能及心血管等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等特点,已开始在全球市场占据统治地位。但是,随着各种抗抑郁药物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却不容我们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甚至可能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伤害。
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SSRI 耐受性较好,约半数患者无不良反应主诉 [2],因为不良反应停药者也较少,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即使小剂量的 SSRI 也不能耐受。
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与消化道 5-HT 能兴奋的症状,而抗胆碱能和心血管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比三环类抗抑郁药轻。
不良反应通常出现在治疗头 1~2 周,一般程度轻,能耐受继续治疗,在 3~4 周内减轻或消失。恶心、稀便、头痛、焦虑、失眠、多汗是 SSRI 最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 [3]。往往与剂量有关,处理原则为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饭后服药可减轻。
常见不良反应如下:
1. 神经系统:可见头痛、头晕、焦虑、紧张、失眠、乏力、困倦、痉挛发作、兴奋,也可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口干、多汗和震颤。头痛往往为一过性,几周后即可消失,可用止痛药,必要时换药,实际上 SSRI 能有效减轻偏头痛的频率和程度。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减少 REM 睡眠,氟西汀还干扰睡眠连续性,治疗头 2〜3 周可引起焦虑和失眠,3〜4 周后往往缓解,可用地西泮类药物处理。
2. 胃肠道:胃肠道紊乱是 SSRI 最常见副作用。如胃痛、恶心、呕吐、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舍曲林引起稀便比较多,氟伏沙明引起恶心较多。与剂量有一定关系,可餐后服药或减量。氟西汀可能引起体重减轻,多为一过性,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可能引起体重增加 [4],但多数患者既无增加也无减轻。
3. 性功能障碍:抗抑郁药尤其是作用于 5-TH 的药,除萘法唑酮 [5]、米氮平 [5,6]、安非他酮 [7] 外均可引起性功能障碍,如性功能减退、快感缺失、勃起障碍、射精延迟、女性性高潮抑制。
性欲减退本是抑郁症状之一,但用抗抑郁药后更为多见。性功能障碍是 SSRI 共有的主要副作用,但发生频率、轻重程度 SSRI 中以帕罗西汀最多 [8],其次为氟伏沙明、舍曲林、氟西汀和西酞普兰。因药物引起性功能障碍时可减量或换药,换另外一种 SSRI 可能难以减轻,可换一般较少或不引起性功能障碍的安非他酮、米氮平或萘法唑酮 [9]。
4. 过敏反应:如皮疹,少数可泛化,累及呼吸系统,引起罕见的呼吸困难和发热,应及时停药。
5.5-HT 综合征 [10](CSS):SSRI 可加强很多中枢 5-HT 能药物的药效,导致 5-HT 能系统过度兴奋,出现中枢 5-HT 综合征。虽可见于 1 种 SSRI,但以同用 2 种 5-HT 能药多见,如氟西汀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氯米帕明和 5-羟色氨酸同用。也有锂盐和 SSRI 可引起 5-HT 综合征的个案报告。
表现为:神经症状,如肌阵挛、眼球震颤、头痛、震颤、肌强直、抽搐发作;精神症状,如易激惹、激动、幻觉;其他症状,如发热、心律不齐、甚至死亡。一旦出现 5-HT 综合征,应立即停用正在使用的所有精神科药物,采用 5-HT 拮抗剂如普萘洛尔治疗。
6.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特别是半衰期短的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可出现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症状,如嗜睡、感觉异常、震颤、失眠、焦虑、激越、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多梦、心境低落、精神错乱。骤停药物约 1/3 患者可出现停药反应,故停药宜缓。此综合征一般为自限性,通常停药 2〜3 周自动消失 [6]。
5-HT 与 NE 再摄取抑制剂
文拉法辛
文拉法辛耐受性好,较安全。其不良反应类似于 SSRI,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头痛、嗜睡、口干、头晕和失眠,可能发生焦虑、性功能障碍、与剂量相关的血压升高,偶尔引起体位性低血压。FDA 推荐高血压患者宜慎用,建议对每天服用文拉法辛超过 150 mg 的患者监测血压 [7]。突然停止文拉法辛会引起疲乏、恶心、腹疼和头昏症状。建议服用文拉法辛 6 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患者应在至少 1 周(可能的话更长的时间)内逐渐减量。
度洛西汀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口干、便秘、食欲下降、疲乏、嗜睡、出汗增多。度洛西汀对舒张压升高的影响明显高于收缩压。对体重的影响与用药时间有关,短期内(3~6 个月)体重减轻的比率大于体重增加,而延长用药(6~12 个月)结果却相反 [8],但是总体体重改变较小。
米那普仑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上与 SSRI 相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焦虑、眩晕、发热潮红、出汗、恶心、便秘、排尿困难等。
选择性 NE 再摄取抑制剂
瑞波西汀
不良反应有口感、便秘、出汗多、勃起困难、排尿困难、心动过速、静坐不能、眩晕或直立性低血压,注意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NE 和特异性 5-HT 能抗抑郁药
米氮平
耐受性好,副作用较少,对心、肝、肾影响小;但有镇静作用,引起嗜睡、头晕、疲乏无力,可加强乙醇的镇静作用,驾车或操作机器应当注意;少数患者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心脏病或自主神经不稳的患者应注意。不良反应一般发生在小剂量的用药中[9],但即使药物剂量增加,不良反应也会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5-HT2A 受体拮抗剂及 5-HT 再摄取抑制剂
曲唑酮
一般耐受性好,治疗指数高,实验动物平均致死量约 500 mg/d,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比三环类抗抑郁剂小。
1. 中枢神经系统:嗜睡、头晕头痛,多出现在治疗早期;降低痉挛阈值风险远比三环类抗抑郁剂小;诱发躁狂也比三环类抗抑郁剂小。
2. 心血管系统 [2]: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易感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有躯体疾病或同时服用具有心血管作用药者应用可引起晕厥。
3. 泌尿系统:最受关注的为阴茎异常勃起(无性刺激情况下,阴茎持续痛性充血肿胀),是唯一能引起异常勃起的抗抑郁药,较少有 SSRI 等抗抑郁药引起的性功能抑制。
萘法唑酮
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昏、乏力、口干、恶心、便秘、嗜睡;近来报道有引起严重肝损害的发生,已引起高度重视。
D2-受体拮抗和 5-HT、5-HT2 受体拮抗剂
米安色林
抗胆碱能、心血管不良反应小 [2],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乏力嗜睡,罕见粒细胞减少。
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
安非他酮
本药耐受性好。和三环类抗抑郁剂明显不同的是,无镇静作用;无抗胆碱能副作用,但有些患者有口干、便秘;心血管副作用较少,不引起临床意义的脑电图变化,不诱发体位性低血压,但对原有高血压者可能升高血压;对心、肝、肾也无影响;和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相比,其最大优势是不引起性功能改变 [10],不增加体重,过量致死相对少。也可出现胃肠不适、震颤、静坐不能;少见的严重副作用为抽搐,发生频率与剂量相关。
5-HT 再摄取增强剂
噻奈普汀
不良反应明显比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轻,主要表现在镇静、抗胆碱能及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较轻,较常见的有口干、便秘、失眠/多梦、头晕、体重增加、激惹/紧张、恶心等。对性功能的不良影响少 [2]。
参考文献
[1] 薛莲. 新型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和常见不良反应 [J]. 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1):53-54.
[2] 何伋等. 精神病学(第三版)[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951-970.
[3] 孙伟伟, 叶兰仙. 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 [J]. 精神医学杂志,2011,24 (1):79-80.
[4] Deshmukh R,K Franco. Managing weight gain as a side effectof antidepressant therapy[J]. Cleve Clin J Med,2003,70(7):614,616,618.
[5] 汪春运, 韩钢. 抗抑郁药与性功能障碍 [J]. 外国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67-70.(引用多篇外国文献)。
[6] 王玉伟, 孙桂兰, 杨丽芹. 米氮平治疗药源性性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2):111-112.
[7] 杨逢润, 郭摇娟. 安非他酮治疗药源性性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7):33-35.
[8] Hansen RA.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Ann Intern Med,2005,143(6):415-426.
[9] 胡建. 重视新型抗抑郁药引起的性功能障碍 [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44(1):51-52.
[10] 孙学礼. 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 [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44(1):51.
[11] 杨月明, 王瑜歆, 王立刚. 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J]. 合理用药评价,2012,29(5): 357-359.
[12] 杨淑茵. 抗抑郁药临床不良反应警示 [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 (22):167-168.
[13] Choy EH.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duloxetine in the treatmentof patients with fibromyalgia: pooled analysis of data from fiveclinical trials[J]. Clin Rheumatol,2009,28(9): 1035-1044.
[14] Danileviciute V. Efficacy, tolerability, and preference of mirta-zapine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 in depressed patients: a 17-week naturalistic study in Lithuania[J ]. Medicina( Kaunas), 2009, 45(10) : 778-784.
[15] Langworth S, O Bodlund, H Agren.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reboxetine compared with citalopram: a double-blind study in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06,26(2): 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