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慎毅:拯救廉价药关键在「问诊」供给侧

2016-10-26 09:05 来源:荆楚网 作者:丁慎毅
字体大小
- | +

近年来,很多被长期临床应用证明能治病、治好病的廉价小药正在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患者们往往是跑遍了医院和药店也买不到急需的救命药。不过,在黑市上这些廉价救命药却从来没有缺货的时候,而黄牛往往开出几十倍、上百倍的天价。

这些救命药为何能在黑市上出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据了解,黑市上流通的廉价救命药来源主要有几个,医药公司、医院、患者转卖。也有一些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手中有了多余药品,于是就卖到黑市上变现。

堵住黑市的源头,打击固然有效,但终究有限,而且打击的成本也不低。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似乎也远水不解近渴。药品需求属于刚性需求,尤其是那些救命药,让黑市不再,黄牛消失,关键在于供给侧的改革。

最初,廉价药短缺的主要原因多是利润太薄,厂家不能维持生产。为此,2014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目录》,目录内的药品将取消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由生产者根据成本和市场供应自行制定销售价格,很多廉价药因此上涨了零售价格。

这时候,供给侧开始显现威力,但是第二年该政策发生变化,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政策取消,药品分类采购、医保支付价、医院二次议价等价格形成机制在实践中交错,客观导致价格信号进入一个更加不稳定时期,不利于药品企业生产,更使得廉价药命运多舛。这时候,供给侧又陷入迷茫,似乎进入了「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

用市场「无形之手」调节没有错,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去干预也没有错,毕竟药品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必须从市场和政府两端发力。现在的问题是,发力点要紧紧抓住供给侧需求。

首先,必须整合生产要素,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来增加有效供给。

像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用于心脏病手术的必备药品硫酸鱼精蛋白等部分廉价药,都属于小众需求,即使要求药厂必须生产,但因为规模小而导致成本过高风险过高,这就需要政府出手了。今年 3 月份,国家卫计委发出通知,对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实施定点生产。但是即使定点生产,如果规模上不去,还得需要政府补贴才能不断档,而这可能是一个无底洞。如果 100 家药厂费力不讨好的生产同一种药品,就不如整合这些生产线,通过各药厂入股的方式,成立一家专门生产此药品的公司,由这一家公司供应全国就够了。规模上去了,成本也就下来了。

其次,必须整合短缺药品信息,建立全国性查询平台,增加信息供给。

此地短缺的药品,可能彼地并不缺货。信息不通畅,就给黑市黄牛带来机会。所以信息及时传递非常重要。不妨整合各地药品信息平台,建一个国家短缺药品信息平台,专门汇集短缺药品供求信息,让公众能方便查询药品信息,这不但会大大减少短缺现象,也会给厂商提供需求信息,以需定产。

再次,对困难群体,需有多种救济手段,增加福利保障供给。

一种观点认为,有些医院、药企一再强调廉价药的缺点和副作用,可他们忽略了在一些低收入群体中,廉价药是救命的唯一稻草。停止生产廉价药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他们在副作用和生命延续之间的选择权。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减少副作用才是对人民健康的负责,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有人买不起就放任副作用。所以对一些副作用大的廉价药,如果有可替代的副作用小的药品,那就停止生产廉价药。如果因为部分困难群体买不起,政府可实施其它救助办法,不能在廉价药上较劲。

同时,我们一些人也要改一改某些不良习惯,比如有人可以花几百块钱去饭店聚餐,可以满足孩子不必要的攀比需求,却舍不得多花点钱买一点副作用小一点的药品。还有一些人一旦看到有廉价药上市,不管需要不需要,先多买一些再说,或备用或送人,甚至有的还倒卖。这需要在处方销售上有相应的规定措施。

希望通过廉价药供给侧结构性需求的改革,通过民众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进步,有一天,寻找廉价救命药不再成为新闻,药品黑市黄牛不再成为痼疾,而是人们病有所医、治必有药成为一种常态。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