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又好用的廉价药正逐渐从医院和药店淡出。在北京的一家大医院,0.51 元一支的红霉素眼药膏、0.57 元一支的红霉素软膏无货,0.92 元一支的维生素 K 注射液也马上断档。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 本来就已稀少的廉价药正在从一些医院药品目录中销声匿迹。更令人吃惊的是, 很多在各大医院都难觅踪影的廉价救命药、孤儿药, 却在黑市上被黄牛高价兜售。
说起廉价药消失的原因, 药品生产流通各环节都有自己的苦衷。药企通常会认为, 原材料价格上涨, 但药品价格却上不去, 企业利润很薄, 再加上这些药用得少, 无法加足马力生产, 企业不愿赔本赚吆喝。
医院和药店更有苦衷, 上游不来水, 下游当然就干涸了, 化解廉价药面临的难题, 应该针对上游想办法。这样看来, 无论是顶端的药企, 还是末端的医院和药店, 都显得很无奈, 也都不必为此负责。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苦衷也容易变成理由。譬如, 尽管生产廉价药仍可获微利, 但药企追求利益最大化, 生产高价药利润更大, 药企就可能将苦衷当成停产廉价药的理由。医院和药店也是如此, 高价药的利润更大, 即使有廉价药, 他们也愿意选用高价药。廉价药生产流通的关键环节, 一边诉说着苦衷, 一边加入到让廉价药消失的合谋当中。
到最后, 谁也不愿承担廉价药消失的责任, 而且好像各自都很无奈的样子。
化解廉价救命药消失, 是一道社会考题。其中的关键在于明确各环节主体的责任, 加快推进医药分开等相关改革, 让医生喜欢选择、药店愿意购进、药企乐于生产廉价药, 进而将廉价药引入良性循环的市场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