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指南的用法就对吗?

2016-11-09 22: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建杰
字体大小
- | +

根据 2010 年《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治疗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中国专家共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适应证为急性脑、脊髓损伤,也用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卒中、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髓手术和脑脊髓放疗等导致的脑、脊髓神经损伤。但这样用真的对么?

1. 颅脑损伤

2008 年《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未提到 GM1,对神经营养药物评价为未行严格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缺乏 I 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建议慎重使用。

虽然 2010 年治疗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中国专家共识规定了 GM1 的适应证,但治疗颅脑损伤证据来源为德国 Horman 60 例随机双盲对照前瞻性研究,样本量太小,没有大样本量的 RCT 证据,且该文献属于专家共识,本身即属于 C 级证据,证据级别低。而 2016 年美国《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管理指南(第 4 版)》未提到 GM1 的神经保护治疗。

所以,GM1 在急性颅脑损伤的应用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2. 脑出血

根据 2014 年《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神经保护剂推荐意见为 II 级推荐,C 级证据,但未提及 GM1,其中依达拉奉对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尚缺乏多中心高质量 RCT 研究,2015 年《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脑出血后是否使用神经保护剂尚存争议,有临床报道显示神经保护剂安全、可耐受,但未列举证据。

另外,2015 年《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提到神经保护剂有助于疾病恢复,但是神经保护剂在脑出血治疗中有确切获益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同时 2015 年美国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亦未给出神经保护治疗。2015 年《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未提及 GM1 治疗。

3. 缺血性脑卒中

2014 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神经保护剂的疗效与安全性需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I 级推荐,B 级证据),其中他汀药物治疗(II 级推荐,B 级证据);依达拉奉经国内外多个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功能结局并安全,但未提及 GM1。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011 年《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 (2011-标准版)》不建议神经节苷脂用于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针对足月儿 HIE 的治疗,欧美等发达国家多仅推荐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不主张过多的特殊神经保护治疗。

事实上中国大陆对新生儿 HIE 在支持对症治疗下,同时采用特殊神经保护治疗进行了非常多的临床观察,但存在以下缺陷:

①临床观察存在设计缺陷;

②临床观察前没有经过严格的医学伦理学审查;

③存在证据发表偏倚。

5. 突发性聋

早在 2005 年中国《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神经营养类药物治疗,但未做详述。

2012 年 3 月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制定的《临床实用指南:突发性聋》是美国发布的第一份有关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指南,该指南不推荐特发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溶栓药物、血管扩张剂或抗氧化剂(强烈反对,证据质量 B 级),并未提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而在 2015 年中国《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听神经继发性损伤在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等)和抗氧化剂(如硫辛酸、银杏叶提取物等),无论是全聋型、高频下降型,还是平坦下降型均未提到 GM1 治疗。因此 GM1 用于突发性聋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6. 脑损伤综合征

2012 年美国《婴儿、儿童及青少年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急性期治疗指南 (第二版)》未提及神经保护治疗。因此,神经节苷脂 GM1 在颅脑损伤、脑卒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突发性聋、脑损伤综合征的应用均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床上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治疗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创伤杂志, 2010, 26(1): 6-8.

[2]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 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 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8, 24(10): 723-724.

[3] Horman 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anglioside GM1 treatment in the 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following clos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sults of an interim evaluation//Ledeen RW, Hogan EL, Tettamanti G.et al eds. New trends in ganglioside research: neurccbemical and neuroregenerative aspeetg. Fidia research sedes. 14th Ed. Padova: Liviana Press. 1988: 595-604.

[4] Carney N, Totten AM, O’reilly C,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Fourth Edition[J]. Neurosurgery, 2016 Sep 20.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6): 435-444.

[6] Yang J, Liu M, Zhou J, et al. Edaravone for acute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Feb 16; (2): CD007755. 

[7]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2015 年 5 月.

[8]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 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 [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12): 1321-1326.

[9] Selim M, Yeatts S, Goldstein JN, et al.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deferoxamine mesylat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Stroke, 2011, 42(11): 3067-3074. 

[10] Kellner CP, Connolly ES Jr. Neuroprotective strategies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rials and translation[J]. Stroke, 2010, 41(10 Suppl): S99-102. 

[11] Hemphill JC 3rd, Greenberg SM, Anderson CS,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 2015, 46(7): 2032-2060.

[1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2015[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 49(3): 182-191.

[1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 48(4): 246-257.

[14] Edaravone Acute Infarction Study Group. Effect of 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MCI-186), on acute brain infarction.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at multicenters[J]. Cerebrovasc Dis, 2003, 15(3): 222-229.

[15] 张明, 徐丽君, 邓丽影, 等.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 [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7, 26(2): 105-108.

[16]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 (2011-标准版)[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1, 6(5): 327-335.

[1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5 年, 济南)[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41(5):325.

[18] 粱勇, 李昕琚.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临床实用指南:突发性聋》解读与思考 [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 48(5): 436-440.

[19]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5)[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50(6): 443-447.

[20] 符跃强, 许峰. 婴儿、儿童及青少年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急性期治疗指南 (第二版) 解读 [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4, 21(8): 478-485.

编辑: 张跃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