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暴利有多高?以此次遭查处的美敦力公司出产的支架为例,出厂价仅为 1000 元左右,至患者使用环节价格则迅速飙升到约 3 万元。这样的惊人利润,该让多少人羡慕嫉妒恨。
而且,人家可是光明正大地站着把钱赚了——病人在被宰割得体无完肤之后,还得感激他们提供了进口的优质支架。要不是有药企被处罚的新闻,他们根本不知道所用的 3 万元的支架,其价值才 1000 元。
对于已经身患重病的患者来说,如此暴利简直是趁火打劫。对此,有人把原因归结为技术垄断。谁让进口的支架质量更高呢?选择使用价格昂贵的进口支架,可是患者的自愿。这种分析的内在逻辑是,进口支架的质量比国产支架更值得信赖,所以进口支架形成了对患者的技术垄断,于是利用这种显而易见的技术垄断,利用患者对优质支架的信赖,企业赚取了暴利。
以此观点看,医疗器械市场暴利全是技术垄断的错,要怪也只能怪外国的公司太黑心,怪国内的公司不给力,所以患者只能忍气吞声,花 30 倍的钱,装所谓的进口优质支架。
原因是否如此简单呢?首先,必须承认,有的外国医疗器械的确更先进,也在一些领域存在着技术垄断,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然而,必须看到,在技术垄断之外还有借机形成的销售垄断——生产商与销售商以及医院合谋形成的销售层面的垄断,这才是暴利产生和实现的现实根基。
这种销售垄断建立在技术垄断之上,同时又以各种方式加剧了技术垄断的现实影响。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各方利益主体把技术垄断看成是绑架患者的商机,想的不是积极地解决问题,而是煽风点火、添油加醋,以技术垄断的名义,以各种不断加剧垄断程度的方式,趁机分得属于自己的一杯羹。
为了制造这种销售垄断,生产商会采取排他的方式,培植、培育独家的销售网络,将技术垄断的优势传导至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利用技术垄断和地位垄断,不断加码提高药品价格,并以承诺回扣的方式,将销售垄断的优势传导至医院;面对诱人的回扣和提成,一些医院医生利用治疗过程中的种种不对称,利用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维持着销售垄断的末端稳定,将高昂的药品和产品用于患者,在患者身上兑现垄断暴利。
最终,销售垄断利益链条上的多元主体们赚得盆满钵满,实现多赢:他们只需要赚到自己满意的利润,并不眼红其他主体的收益;他们只在乎自己的腰包有没有鼓起来,不在意患者是否支出了额外成本,接受了过度医疗。
显然,对企业进行处罚只是抓住了技术垄断的关键环节,在其后的利益链条上,还存在着导致药品和产品价格更高的销售垄断,及寄生于其上的其他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至少包括:销售商,医院、医生,以及其他利用各种权力介入的主体。这些利益主体,隐藏在技术垄断的阴影下嗜血生存。
只有彻底消除技术垄断之上的相关利益链条,对技术垄断的处罚效应才能最终体现在价格层面。否则,即便一家药企成为众矢之的,患者的切实负担还是很难得到普遍减轻。因为,与技术垄断相比,销售垄断更容易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