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称,全球最大制药公司的研发回报仍处于自由回落的状态,没有复苏的迹象。过去二十年上市新药数量的增加引起了一种假象,即境况正在改善,但据德勒卫生对策中心的最新年度报告称,根本的趋势仍是螺旋式下滑。数字可以说明一切。今年预计的排名前 12 家制药商的投资回报率仅仅为 3.7%,相比之下,在德勒 2010 年发布的首个研发效率报告中,投资回报率为较高的 10.1%。
在此期间,开发一款药物的成本从平均略低于 12 亿美元上涨到 15.4 亿美元,并且目前需要花 14 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推出一款新的药物。规模较小的制药公司同样受到影响,对于中等规模的生物制药公司来说,投资回报率已从 2013 年的 17.4% 下降到今年的 9.9%。
Terry 是德勒的一位合伙人,他表示投资回报率下降的一个因素是制药公司不能以过去所达到的价格溢价销售产品。他表示:「药品定价可能是最具公众性的挑战,针对这一话题的政治及公众监督愈演愈烈。大多数制药公司正想方设法实现有史以来的销售高峰,尽管仍会继续推出许多新的产品。」
据德勒研究报告称,事实上今年新推出产品的平均峰值销售从 2010 年的平均 8.16 亿美元下降到了现在的 3.94 亿美元,逐年下降幅度超过 11%。换句话说,制药公司目前正面临「重磅级的成本,而没有与之对应的重磅级销售收入。」
与此同时,今年 FDA 新药批准的数量(目前是 19 个)不太可能接近于 2014 年与 2015 年的高点,这两年的新药批准数量都超过 40 个。瑞士信贷集团的分析师目前预测,今年的新药批准数量在 22 个左右。
制药商能够改善研发回报率的方法之一是采纳一种「以小搏大」的心态,把注意力放到一些特定疾病领域可能会有所帮助,这些领域会转变成较高的峰值销售。这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已在大多数制药公司中得到证明,而这种趋势也导致了资产剥离与资产互换,如葛兰素史克癌症产品与诺华疫苗产品的互换。
德勒早期报告的一些经验教训继续适用,包括较大的制药公司与较小公司相比在研发回报率上表现更差,但报告称,更快速更灵活地接受投资项目风险并实施动态过程可以有所改善。
有趣的是,尽管制药公司宣称它们正通过增加许可、收购及合作协议来扩充研发线,但这仍未实现营收效益。实事上,德勒发现自 2013 年以来,来自外购产品的预测后期产品线收入比例稳步下降。
德勒表示,2016 年这种趋势加速,因为 2000 年代后期大规模并购中,更多的收购产品在后期研发中失败。随着制药公司通过自研产品努力替换研发线价值,德勒预测为了提高研发回报会有越来越多的并购活动。
「虽然创新交易及竞争前期合作继续推进并激发创新,但制药业需要找到解决结构与效率挑战的方法,以实现增长并产出新的药物,」德勒美国资本与生命科学研发战略负责人 Lesser 评论称。「随着药企研发回报率继续下滑,我们的分析师认为目前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