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中造成的持久性心脏毒性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灾难:癌症患者从威胁生命的癌症疾病中康复之后,却被癌症治疗所导致的另一疾病-心力衰竭而压垮。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如果出现心脏问题就要停止化疗,但这也意味着心脏已经受损。最好的方案是在治疗初期就采取预防心脏受损的措施,一项前导性研究的作者这样说道,该研究发表于2013年4月10日发行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学报》电子版。
Xavier Bosch博士(西班牙巴塞罗钠Hospital Clinic胸腔研究所)与其同事报道说,在癌症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时给予心血管治疗药物可能会防止造成患者持久性的心脏损害。在两组进行大剂量化疗的癌症患者中,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试验组似乎可以预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
Bosch与其同事评论说,这些结果可能“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的癌症患者接受化疗,有大量患者在与这种疾病抗争,”。但他们还补充说,这种预防方案“需要通过将来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证实。”
Otto Smiseth博士(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与其同事在一份相关评论中表示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是必要的,并指出当前的研究存在几项局限,他们同时也哀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过于缓慢。
他们评论说,“令人吃惊的是,在有心脏风险的癌症患者身上检验这种治疗方案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这些药物明显地降低了死亡率,”。他们还说,在心脏病学和肿瘤学之间需要一种更好、更快的知识转化,最近发明的专业名词心脏肿瘤学就是在正确方向上迈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