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遇到了 1 位因注射「甲氧氯普胺」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患儿,下面与大家共同回顾,希望对临床有所帮助。
病例回顾
患儿,男,3 岁,主因「腹痛伴呕吐 1 天,颈强直 2 小时」入院。
入院前 1 天,患儿进食生冷食物后出现腹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当时家人未予特殊处理,并就诊于当地门诊,予以甲氧氯普胺(具体量不详)肌肉注射后患儿腹痛及呕吐症状缓解。
但继之突然出现颈强直、大汗、阵发性双眼向上斜视、双上肢肌肉震颤,且发音困难,门诊以「锥体外系反应症」收入院。
查体:T:36.5℃,R:29 次/分,P:113 次/分,Bp:90/72 mmHg,神清,急性病容,面色苍白,被动体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鼻唇沟对称,颈部强直,四肢肌张力高,躯身多汗,伴有肌肉震颤,言语不清,双侧病理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 Rt:WBC:10.1x109/L,Hb:125 g/L,PLT:501x109/L,生化:K+:3.31 mmol/L,Na+:132 mmol/L,ALT:95 U/L,余(-)。
诊断:锥体外系症
发病机制:甲氧氯普胺引起。
1. 锥体外系的正常功能是什么?
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这种调节功能有赖于其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
如多巴胺↓ →乙酰胆碱↑ → 出现胆碱能神经亢进症状 → 出现肌张力增高↑
2. 为什么甲氧氯普胺会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甲氧氯普胺可阻断多巴胺受体,使乙酰胆碱的兴奋性相对增强,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锥体外系主要表现:
(1)急性肌张力障碍,以各种肌痉挛为特点,常有斜颈、强制性张口伸舌、说话不清、阵发性双眼凝视、头后仰等;
(2)静坐不安(常见不安腿综合症);
(3)帕金森综合症样表现,表情呆板、舌根发硬、四肢震颤及少语等;
(4)迟发性运动障碍以刻板的反复的嘴及舌不自主运动为特点,常在多次用药后出现,停药后恢复较慢。
3. 出现锥体外系后如何急救处理?
(1)绝对卧床休息,并迅速给予建立静脉通道,予以 2~3 L/min 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地西泮 0.3~0.5 mg/kg 缓慢注射,已防止发生呼吸抑制;
(3)给予补液支持,以尽快将中毒药物排出并随时观察尿量的情况;
(4)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四肢肌张力等);
(5)做好医患沟通:患儿突然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家属容易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此时医务人员要耐心地向家属解释药物的正作用及副作用,消除不良情绪,并积极鼓励家属配合治疗。(在临床中,使用慎用及特殊药物之前都要向家属交待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防止医疗纠纷最主要的步骤)。
4. 甲氧氯普胺在儿科是否慎用?
(1)2015 年 4 月 24 日 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警惕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中明确提到:儿童及老年人应谨慎使用甲氧氯普胺,并密切监测锥体外系反应,处方中应注意药物剂量,连续用药不宜过长;
(2)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各脏器的功能及酶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独特的生理特点对其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故在临床应谨慎使用。
5. 哪些药物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从类型来讲,主要分为 4 类
注:甲氧氯普胺与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合用,会增加锥体外系副作用;可促使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增加,谨防中毒。
我们需要明确儿童体质的特殊性,在儿童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保护患儿用药安全的同时也是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 叶清,彭六保,许树梧,胃复安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 30 例临床分析 [J]. 中国医师杂志, 2002, 9(9): 1022.
[2] 周欣,吴燕,儿童胃复安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J],海峡医药,2003,15(3),81-82.
[3] 袁立中,口服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18 例 [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