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是临床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也是最有效的降糖措施之一。现有胰岛素的种类众多,用法、用量又各不相同,缺乏经验的非内分泌专科医生常常会把它们混淆,有些糖尿病患者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的区别。那我们今天就来将常用的胰岛素做一个分类总结吧!
胰岛素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按来源分类和按作用时间分类,其中按作用时间长短分类与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是最常使用的胰岛素分类方法,以下将按顺序逐一介绍。
根据胰岛素的来源不同
可分为动物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三类。
1. 动物胰岛素:动物胰岛素是第一代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是从猪、牛等动物的胰腺中分离并纯化的胰岛素,目前临床常用的普通胰岛素(胰岛素注射液)即为猪胰岛素。因为动物胰岛素的生物结构与人胰岛素存在一定的差别,注射体内后可能产生免疫反应,使得胰岛素的降糖功效下降,还有少数患者出现皮肤过敏等。目前较少作为常规降糖药物皮下使用,多于静脉使用短期降糖。
2. 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利用重组生物技术合成的第二代胰岛素,其结构与人胰岛素成分完全相同,注射后全身免疫反应,局部过敏反应等的发生率均较动物胰岛素显著减少。降糖效率提高,是目前常用的皮下注射胰岛素种类。
3. 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类似物是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第三代胰岛素,通过对胰岛素结构的修饰或改变其理化性质,使其更符合生理需要。目前常用的超短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超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均为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胰岛素的作用时间不同
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五类。
1. 超短效胰岛素:属于胰岛素类似物。起效时间 10-15 分钟,作用高峰 1-2 小时,持续时间 3-5 小时,需在餐前立即皮下注射,也可用于临时高血糖的降糖治疗。代表药物有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赖脯胰岛素(优泌乐®、速秀霖®)、谷赖胰岛素(艾倍得®)等。
2. 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 30-60 分钟,作用高峰 2-4 小时,持续时间 6-8 小时,需在餐前 30 分钟皮下注射。代表药物有普通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 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 R®)、重组人胰岛素(重和林 R®、甘舒霖 R®、优思灵 R®)等。
3. 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 2-4 小时,作用高峰 4-10 小时,持续时间 10-16 小时,可单独使用或作为基础胰岛素与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混合餐前使用。代表药物有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 N®)、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 N®)、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重和林 N®、优思灵 N®)、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 N®)、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万苏林®)等。
4. 长效胰岛素:起效时间 2-4 小时,注射后体内药物浓度相对稳定,无明显高峰,持续时间 24-36 小时,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每日注射 1-2 次。代表药物有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地特胰岛素(诺和平®)等。
5. 预混胰岛素:预混,顾名思义,是将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预先混合而成,短效成分可快速降餐后血糖,中效部分缓慢持续释放,起到代替基础胰岛素的作用。药品上的数字代表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各种所占的比例,30 代表短效 30%,中效 70%,25 代表短效 25%,中效 75%,50 则代表短效和中效各占 50%。代表药物有门冬胰岛素 30(诺和锐 30®)、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 30R®、诺和灵 50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乐 25®、优泌乐 50®)、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林 70/30®)等。
记忆小贴士:
1. 一般名称中带有「R」的为短效胰岛素,带有「N」的为中效胰岛素,带有数字或数字比例的为预混胰岛素;短效或超短效为澄清溶液,中效及预混胰岛素为乳白色悬浮液,用之前需充分混匀。
2. 只有超短效和短效胰岛素可以静脉注射,其它中效、长效和预混胰岛素不能静脉使用;短效和超短效若皮下注射只能在餐前,不可在空腹或睡前使用。
3. 「3-2-1」原则:一般超短效和短效胰岛素一天注射 3 次,用于控制三餐后血糖;预混胰岛素一天注射 2-3 次,在餐前注射;长效胰岛素一天注射 1 次,用于控制基础血糖。
4. 同一品牌的胰岛素产品,其商品名开头常常类似,注意不要混淆,但也可借此区分不同品牌的胰岛素产品。
5. 胰岛素一般有特充、笔芯两种包装,特充是一次性胰岛素笔,内含药液,用完后直接丢弃;笔芯即笔芯状药液,需要配备专门的胰岛素笔。不同厂家的胰岛素笔不同,不可以混用,药液用完后购买笔芯替代,不需要重复买笔,较特充更经济实惠。
最后来一个常用胰岛素分类的系统图表总结,注意收藏保存哦!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托弗,卡利亚尼,弗雷德里克主编.《约翰·霍普金斯糖尿病指南: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4 第一版:508-520.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成人 2 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1):42-44.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1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8(10):591-597.
4. 刘超, 时立新, 赵志刚. 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16 年版)[J]. 药品评价, 2016, 13(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