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0月10日,卫生计生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开启“反商业贿赂、树行业新风”专项行动。且反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小组已于10月13日开始展开行动,京、津、沪、浙、闽、豫、湘、粤、川、陕十个省市地区将是重点调查区域。
10月10日,卫生计生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开启“反商业贿赂、树行业新风”专项行动。且反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小组已于10月13日开始展开行动,京、津、沪、浙、闽、豫、湘、粤、川、陕十个省市地区将是重点调查区域。
医药行业的反腐正在走向纵深,并且范围和力度在不断加大。而这几乎印证了近半年来行业人士们的忐忑猜测。其实,与其说是猜测,不如说这是令医药行业恐慌的一个延续性结果。
自6月底葛兰素史克贿赂门爆发以来,行业对于该事件走向表示出极大担忧。这种担忧或许源于2006年的那次反商业贿赂,那是中国医药史上开启的第一次由中纪委监察部引领的集中反腐清查。随着清查的深入,医生、药剂科主任陆续被抓,医药代表被判刑。此次药企反腐行动,令几年内的医药行业风声鹤唳。
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将这一经历逐渐淡忘时,外资药企在中国的贿赂毫无征兆的突然爆发。随着葛兰素史克内部人士被抓,礼来、拜耳、阿斯利康、赛诺菲、诺华等外资医疗企业纷纷被列入调查对象,2006年医药行业反腐风暴可能会卷土重来的担忧出现在医药江湖中。
反观今日医药企业的反应,或许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因,如医药行业一直是税务部门的稳定“业主”。回顾近十年来,国税部门查税、查税票等行动,每一次医药行业都会被稳列目标范围内。
从葛兰素史克,到拜耳、礼来、诺华等外资药企的被调查,再到漳州医疗机构全部涉及贿赂,以及近日再度被曝光的甘李药业行贿8亿,这个行业到底有多深的“秘密”?一位药企高管愤愤不平的言语或许可以窥探一二,“如果查个底朝天,谁都跑不了,从医药代表到企业高管,到有关部门人士。”
葛兰素史克事件爆发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与美国制药企业协会(PhRMA)联合编制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承认,腐败是中国医疗系统中的“系统性挑战”。
那么,在这场仍然发酵的风暴中,如葛兰素史克一样经举报,被剥去外衣,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视线的下一个,会是谁?
卫生计生委对医药行业反腐的纵深行动彻底击碎了一些相关人士的侥幸心理。他们的担忧快要变成现实。或许,接下来,医药企业们该考虑的是如何面对被逮住后的处理方法。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葛兰素史克或许是前车之鉴,据了解,英国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于洗钱、贿赂、腐败制定了跨国追查的法律,只要有这三方面事实被某一所在国家查实,都可以立案调查。
具有丰富经验涉外业务的京都律师所合伙人郭庆曾分析,葛兰素史克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贿赂医生的行为到底会被认定是公司行为还是员工个人行为。美国的《反腐败法》规定,如果是个人行为,最多可处以10万美元的罚金,可以判处5年以下的监禁;如果是商业主体(公司行为)会处以200万美金,这个数字或并不太大,但后面还有一个规定,选择性罚款。如果根据这个规定进行处罚,实际的罚金有可能是行贿所图谋利益的两倍,这个数额算起来有可能非常惊人。而中国对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既处罚单位也处罚责任人。
如果是单位行贿罪,自然人的最高刑期是5年有期徒刑;如果是个人行贿罪,最高刑罚可以到无期徒刑。郭庆表示,葛兰素史克的案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将对中国相关案件的处理起到重要影响。
案件将如何处理,还未可知,医疗反腐风暴还要刮多久,也未可知,但解决医疗腐败问题,根源还在于以药养医等体制性问题,仅靠隔几年搞一下的运动反腐,不耐心改进系统缺陷,腐败的土壤还在,腐败必然难以祛除,因此,建设一个健康的医疗系统比痛打表面的腐败更为迫切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