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目前,本土企业在县级医院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排名前20的企业中仅有诺和诺德一家外资药企。
但跨国企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的渗透率较高,排在市场份额前10位的企业有8家是外资药企,包括辉瑞、拜耳、默沙东、赛诺菲、诺华等。
在经历新医改对城市医院的政策“红利”后,外资药企开始对中国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积极与中国药企展开竞争。
赛诺菲:2014年业务要覆盖1214个县
首个在华设立独立业务运营部门来主导县级医疗市场推广的外资药企赛诺菲,目前宣布了公司2014年在中国县区的推广计划。
“我们计划今年覆盖全国1214个县,培训72000名医生。”赛诺菲大中华区业务运营总经理柏梵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并且对基层市场的覆盖也被列入公司今年在中国市场的三大工作重点之一。
记者了解到,赛诺菲中国市场旗下产品涉及心血管、糖尿病、肿瘤、动物保健、非处方药等多个领域,但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领域都会推向县级市场。“主要是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领域,这两大领域是县级医院和患者面临最大挑战的领域。”柏梵表示,“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覆盖所有的领域,但是至少可以较大幅度地去帮助医院做一些培训或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基层医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企加速了向基层市场渗透的步伐。
“外企向低线城市推进,希望开发县级市场来加速业绩增长,并且基层医改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一位长期观察医药行业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并且低线市场有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需求,尤其是药品需求向一线城市看齐,因而带来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中等规模综合医院有6468家,包括县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提供基本医疗的小型医院有14112家,包括乡镇级医院、一级医院、社区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而高级别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仅有1399家。
不仅如此,比如通用、美顿力、飞利浦等外资医疗器械公司也纷纷布局基层市场,企图在基层市场与本土企业竞争。
“但是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场,更需要人才覆盖,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在这方面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会比较高。”前述分析人士表示。
除了人力成本,外企还可能遇到的挑战是人才队伍的建设。柏梵也坦言,在向低线城市的渗透过程中,人才是一个比较大的局限,“在大城市,人才相对比较容易招聘,但是基层市场相对比较困难”。
拜耳:走进农村社区
拜耳医药保健品康洛克总裁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拜耳医药保健始终致力于支持中国政府实现在2020年前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体制的目标。
为强化农村地区医生所必需的医疗知识,拜耳医药保健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发起了“走进西部”项目,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医生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完善医院设施并为医院管理人员提供日常运营工作相关的培训。
截至2014年3月,该项目已经成功扩展到23个省和地区,开展了143次培训课程,总计培训超过16000名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
不仅如此,作为拜耳最为重要的社区医疗活动之一,“拜耳健康小屋”项目也已成为一个为公众提供糖尿病普及教育、免费医生咨询服务的平台。项目开展仅七年时间,“拜耳健康小屋”已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的400余家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辉瑞:“手拉手”贴近基层医生
面向基层医生的学术教育是我们目前展开探索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辉瑞中国总裁吴晓滨于今年3月在一次论坛上谈到:我们做了几件事,一是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办了专门面向基层医院院长的学习班,希望能够通过为县级医院的院长们提供有价值的专家培训,支持国家的县级医院改革。
二是在探索其他的创新方法,来改变当前的基层学术教育模式。过去的话,传统方式的就是组织基层医生开会、面对面交流,在教室里面让教授来分享。坦率讲,这其实是在大医院的做法,但全国有3000多个县,上万个医院,按照这样方式,要想做好难度很大。
因此,我们专门从全国范围内的县级医院中组织了一个几百人的试点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尝试“手拉手”互助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将大医院和小医院配上对,然后让他们能够一对多,实现学术领域的有效互助。
当然,为了帮助更多的医生,我们也希望能够与丁香园这样的网络平台进行合作,尝试更多的新的模式和方法。
对于辉瑞正在尝试的“手拉手”互助模式,丁香园李天天表示与其一直在开展的“医帮医”活动不谋而合。尤其是对于基层医生来讲,这一类创新的互动模式正是他们当前在学术方面所最为需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