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日,阿斯利康制药公司(AstraZeneca)董事会对外宣布,因辉瑞制药公司所给出收购条件在财务和其他条款方面准备不足,已拒绝其提价修改之后的收购要约。而早前美国制药巨头辉瑞(Pfizer)已将其对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的收购报价由每股46.61英镑(约合人民币493元)提升至每股50英镑(约合人民币529元)。在上调收购价格之后,辉瑞对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的收购报价总额接近1000亿美元。
阿斯利康制药公司董事会主席Leif Johansson在声明中表示:“辉瑞公司给出的收购条件将大幅稀释阿斯利康股东在现有企业唯一分销管道上的优势,由此将使得阿斯利康在出货环节遭遇巨大风险。鉴于上述原因,阿斯利康制药公司董事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辉瑞公司的收购要约。”
辉瑞不遗余力,阿斯利康不领情
早在今年1月5日,辉瑞已就合并两家公司的意向与阿斯利康进行了接触,双方举行了“高层”谈判,辉瑞提出要以588亿英镑(约合人民币6217亿元)收购阿斯利康,但谈判在1月14日终止。
根据1月份的收购提议,辉瑞计划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阿斯利康,对阿斯利康的估值为每股46.61英镑/股,当时溢价约30%。4月26日,辉瑞再次向阿斯利康提出了收购意向,但阿斯利康拒绝谈判。阿斯利康在声明中向股东强调,对于继续以独立公司身份执行阿斯利康策略有信心,“强烈建议”股东对辉瑞的做法不采取行动。
有业内人士指出,辉瑞是药企中最擅长并购的公司,如此高调披露收购意向,表面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交易,甚至会如当年收购沃纳·兰伯特公司(Warner Lambert)一样,不惜使用“敌意收购”(即“强制收购”)手段。他还透露,在大量重磅药物到期的情况下,并购对于辉瑞产品线的补充价值不言而喻。此外,收购可以用掉大量辉瑞美国之外子公司所积累的现金,这些资金如果汇回美国将被课以重税。
药品供应前后夹击,制药巨头走向并购
近年来,包括辉瑞与阿斯利康在内的多家跨国制药巨头面临产品“专利悬崖”而新药研发不力的局面。
如今要发现一个新的化合物越来越困难,一个新药的研发成本通常在十几亿美元甚至二十亿美元。全新的专利药固然能成为企业的摇钱树,然而一旦失败,则意味着大量时间与金钱的损失。
药研发失败,尤其是到Ⅲ期才发现药物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让阿斯利康一度发生了一些混乱,企业也进行了包括裁员、出售业务等多项调整。阿斯利康还曾计划对其研发业务进行重组,合并三个大型研发中心的药物开发工作,并裁员约1600人。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刘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近年来新药研发不力,而且几种畅销药品的专利即将到期,后续发展前景愁云惨淡。而辉瑞在销售端强大,业绩正处于上行发展期。在此情况下,阿斯利康选择被辉瑞收购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一方面能获得可观的收购资金;另一方面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有较大利处。阿斯利康作为英国第二大药厂,在英国的渠道发达,如果收购成功后,辉瑞的市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英国市场的影响力。辉瑞是美国制药巨头,而阿斯利康是英国制药巨头,两家药企占据的全球市场份额较大,此轮收购之后全球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既然阿斯利康近年发展并不顺利,为何在面对辉瑞如此丰厚的并购条件依然不为所动?公司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在一季度季报发布时表示:“ 强强联合有时可以实现预期目标,但通常具有破坏性。”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阿斯利康目前在糖尿病领域还有好产品,肿瘤药物板块也表现良好,估值还比较高,不过未来几年大量专利将到期,现在收购或许不是最好的时机。
根据英国的收购规则,辉瑞必须在5月26日之前公布对阿斯利康做出要约的确实意图(firm intension),或不再进行有关要约或终止商谈的决定。
辉瑞的并购之路
2000年2月,沃纳·兰伯特初步接受辉瑞的敌意收购,收购以换股形式进行,涉及资金850亿美元,合并后的辉瑞成为美国最大的药厂;
2002年,辉瑞以600亿美元收购法玛西亚药厂;
2009年辉瑞又收购竞争对手惠氏,该交易总价约为68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