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铁面施高压 药企默吞苦药丸

2014-05-26 18:07 来源:丁香园 作者:sisyphus_m
字体大小
- | +

面对日益繁荣的中国药品市场,近日政府对制药业界的贪污腐败和不合理定价实施了严厉打击。这不单单是医疗卫生体制逐渐规范化的体现,同时意味着国际大型制药公司肆意开拓中国市场的好日子已经结束。

据路透社调查分析,超过60家中国医药公司的平均年利润空间从2012年的15%降至10%,平均净利润与去年20%的经济增长相比,下降2.1个百分点。

对于那些在欧美市场增长缓慢的巨型跨国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公司而言,中国如同一块儿难以想象的磁石吸引着他们。据艾美仕市场调研资讯公司(IMS Health)报告指出,中国将会在3年内成长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麦肯锡香港项目运营经理Alexander Ng表示,“近年大多数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内外制药公司已经充分享受了5-6年的快速增长期,并在健康医疗行业内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如今中国已逐渐进入成本控制模式,定价和利润挤压将日趋明显。”

在去年,中国对医疗健康版块实施了大力度管控,而本月早些时候政府将矛头指向了英国药商葛兰素史克(GSK),对其贿赂及市场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并实施抓捕。业界和执法机构同时表示,今年的调查和整顿将对产业利润保持高强度施压。

销售额拖累

目前的高压环境导致很多制药公司销售额增长受限,大量医生表示,医药代表对他们而言已成为敏感词汇,医生们害怕被中国药监部门盯上。

2013年,政府相关部门深入调查了包括诺华、阿斯利康、赛诺菲、礼来和拜耳在内的多家药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跨国制药公司上海销售总监说到,“贿赂式盈利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这必然会对公司的销售额产生影响。”

路透社的分析指出,与2011年的28.8%和2012年的22。6%相比,这一系列政策导致医药板块经济增长将至17.9%。

价格压力

政府的削价政策同样也造成药商利润紧缩。尽管相关部门已经将重点转向制定价格上限,但医疗保健产业仍在强调成本控制,并形成激励措施促使药商降价。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强调,“业界的发展当前正处于竞争最为激烈的阶段,所有的企业都想挣得市场份额,但同时又无法承受低价交易。”

总而言之削价政策使得部分中国企业出局,并逼迫大型跨国药商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市场策略。分析家指出,“将所有目光聚焦高新技术原研药的同时,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定价权来支撑。”

跨国制药公司普遍奢望,对于那些在本国市场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能够在新兴市场获得额外的收益。阿特维斯公司目前已退出中国,并表示该市场实际上是一个投机性的、非商业友好的投资环境。

并购动力

分析家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或是为了扩大公司规模,或是提升技术资本,药商间的并购热潮将注定被点燃,以适应彼此间的穷追猛打。”

复星医药在公布其年收益时说道,“中国医药市场的产业集中度将会伴随着并购和重组急速攀升。对于那些拥有规模优势、廉价商品、或者市场急需商品的公司应继续保持自身优势,以求生存。在当今市场环境下,将注定强者俞强。”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xiaoju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