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已同意以83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生物科技公司InterMune,从而帮助该世界领先的癌症药物制造商扩张到罕见或不可治愈疾病治疗领域。罗氏从自己实验室成功产出非癌症药物的努力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近年来其用于心脏疾病、糖尿病及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均受到挫折。
罗氏已在美国上市了用于囊肿性纤维化的Pulmozyme和用于严重哮喘的奥马珠单抗,并且在临床开发中还有其它呼吸试验药物,包括其它严重药物Lebrikizumab。
与InterMune的交易给罗氏带来了一款有前景的新药吡非尼酮,这款药物用于治疗一种进行性并最终致命的肺癌瘢痕病症。吡非尼酮在欧洲及加拿大被批准用于所谓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其在美国的上市申请也在审评当中。
罗氏于8月24日称,该公司将通过要约报价,以每股74美元收购InterMune,这一价格意味着是8月22收盘价38%的溢价及8月12日63%的溢价,当时有关这一收购事件已开始流传。这次收购得到了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推荐,这也是自2009年以来罗氏最大的一次收购,当时罗氏以大约470亿美元收购了在美国基因泰克尚未拥有的剩余股份。
分析师将InterMune的价格描述为“异常高”,因为该公司在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可能会变得日益激烈的领域只拥有一款上市产品。但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师Anderson评估这只股票优于大盘,称赞这次加强肿瘤以外领域的决定为一种“聪明的战术举动。”
据汤森路透编辑的一致预测,行业分析师预测吡非尼酮药片到2019年的销售额会达到10.4亿美元。8月25日,罗氏的股价上涨0.5%,达到267.2瑞士法郎。
以如此大的溢价收购InterMune在生物科技收购中是不周寻常的,这反映了在较大的公司中对有前景新药的激烈竞争,这些公司依靠小的公司来不断补充其产品组合。
罗氏表示,这次交易对公司2015年的核心每股收益几乎不会产生影响,但从2016年起将增加利润。罗氏表示,公司今年的业绩指南仍未改变。
补强收购
首席执行官Schwan表示,他相信罗氏与这家加利福尼亚生物科技公司有良好的战略及文化匹配,罗氏将继续寻求针对性的补强收购。罗氏产生了大量的现金,从而导致持续的投机交易。自基因泰克以后,罗氏进行了一系列小规模的收购。特别指出的是该公司于两年前放弃了70亿美元收购基因测序公司Illumina。
罗氏可能会加倍努力以增强其在罕见病治疗药物领域的存在。去年就有人推测罗氏可能要收购Alexion制药和BioMarin制药。有传言称罗氏可能会以100亿美元收购该公司在日本Chugai制药尚未拥有的股份,但Chugai已否认正在进行这样的交易谈判。
对于收购InterMune之后再完全收购Chugai是否变得可能性很小, Schwan对此拒绝予以置评。甚至在吞并InterMune之后,罗氏仍会有能力“轻易地”收购Chugai剩余的股份及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开普勒盛富分析师Wenner表示称。但他也承认,目前这样的举动“有些不太可能”。8月25日,在彭博资讯报道罗氏决定放弃购之后,Chugai的股价下跌了9%。
大约三年前InterMune曾考虑将自己出售,但由于吡非尼酮临床数据的不确定性,该公司未决定寻求被收购,之前知情人士告诉路透称。
罗氏表示,它对这项交易的兴趣源于五月份这款药物后期试验的阳性结果。这款药物还获得了美国FDA的突破性治疗药物资格。突破性治疗药物资格是授予对严重疾病似乎可以提供实质性进展的药物。
FDA将于11月23日前做出是否批准吡非尼酮的决定,罗氏表示该公司有望今年能在美国推出这款药物。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医疗保健公司正在以一种创记录的速度进行合并,今年到目前为止,并购活动已达到346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2120亿美元。最近的大宗交易包括艾伯维以540亿美元收购Shire及美敦力以430亿美元收购Covidien。
花旗集团担任罗氏的财务顾问,而Centerview Partners和高盛投资公司正担任InterMune的顾问。罗氏表示,该公司将着手要约收购,在8月29日之前收购该美国公司所有发行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