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制药公司多年来一直把中国作为目标市场,瞄准了中国老龄化人口、扩大的中产阶级及慢性疾病日益增长的发病率,如糖尿病。那么德国领先的制药公司拜耳与默克雪兰诺如何在中国为他们创造优势呢?声誉、技术共享和资金。
通过宣扬他们的质量生产记录,将专利技术带到中国及在这个国家进行投资,德国品牌正在中国获得“良好感知,”麦肯锡公司德国制药实践主管Rudolph告诉《华尔街日报》称。德国制药的领导者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
举一个例子来说,拜耳于3月份宣布在其北京生产厂投资1亿欧元(1.27亿美元),用于提升心血管及糖尿病药物的产量,而就在一个月之前,该公司收购了中国OTC公司滇虹药业集团。5月份,拜耳同意收购默沙东消费者业务,而它的这一消费者业务在上海有一个新的生产厂所。
至于默克雪兰诺,该公司9月份在南通投资8000万欧元(1.02亿美元)建立工厂,并最终把它建成其欧洲以外最大的制药工厂,用以生产中国基本药物目录里面的药物,包括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和心脏病治疗药物Concor。
随着在中国建立生产要塞,这两家德国制公司将会在中国避开一个很大的竞争障碍:低价的当地竞争。在中国当地为中国生产药品带来监管优势,德勤中国合伙人Braun对《华尔街日报》称,默克雪兰诺生物制药首席执行官Garijo对《华尔街日报》称,南通的工厂将“允许我们为中国生产我们所有主要品牌药而更加快速增长。”
这并不是说在国外制药公司进入中国瞄准中国快速扩张的1020亿美元药物市场时没有大量其它重大挑战等待他们。举例来说,执行合规标准已变得相当昂贵,4.89亿美元的贿赂丑闻去年夏天首先波及到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就并购而言,“中国的目标整合可能是一个大问题,”Braun称,指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账务合规标准不同。
但这些因素不会阻止德国制药巨头前进。在跨国制药巨头中,拜耳在中国市场开始进入前三或前四,默克雪兰诺正寻求到2020年在中国销售额达到10亿欧元,Garijo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