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地洛或可成为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新希望

2016-07-25 12: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meiling
字体大小
- | +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临床上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特征,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为此如何通过降低门静脉高压进而减少出血发生率成为临床关注点。

食管静脉曲张的直径大小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预测指标,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并不能有效防止小的静脉曲张变大。卡维地洛兼有 α1 和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有研究报道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相比,在较大静脉曲张患者中,可通过明显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从而达到出血的一级预防作用。

为此,来自印度德里肝胆疾病研究所的 Bhardwaj 教授进行了一项卡维地洛可延缓肝硬化患者较小食管静脉曲张进展的随机对照试验,在线发表于近期的 Gut 杂志上。

研究入选标准为:有较小食管静脉曲张(直径 ≤ 5 mm)、此前无静脉曲张出血史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的诊断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或实验室参数和/或肝组织活检。

排除标准为:年龄<18 岁或>75 岁;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hild-Turcotte-Pugh 评分>12 分;顽固性腹水;急性肾损伤;套扎(EVL)或硬化剂治疗史;因门静脉高压有外科手术史;有严重的心肺并发症;未控制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存在任何可明显影响存活率的恶性肿瘤;有酒精性肝炎的证据或近 1 个月内有酒精滥用史或拒绝参与研究的患者。

最终选取了 2010 年 11 月至 2012 年 12 月就诊于该研究所的 140 例患者并按 1:1 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和卡维地洛组。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如年龄、性别比例、腹水、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肌酐水平、HVPG、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级、肝硬化的病因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卡维地洛组,起始剂量 3.125 mg, 2 次/日,口服,1 周后逐渐加量至 6.25 mg,2 次/日,必要时逐渐加量至最大剂量 12.5 mg, 2 次/日,并注意监测收缩压不低于 100 mmHg 及心率不低于 55 次/分;安慰剂组,安慰剂药片外形与卡维地洛完全一样,起始量 1 片,2 次/日,口服,后逐渐加量至 4 片,2 次/日。

首次随访在用药后 1 周,此后分别于第 6、12、18、24 个月随访。每个患者随访期间要求至少 3 次胃镜评估。随访内容还包括详细的临床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在开始用药及随访 1 年的时候分别行 HVPG 的测量。

该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是静脉曲张在随访 2 年的时候没有从小静脉进展为大静脉。次要研究终点为:1. HVPG 在随访 1 年的时候降低程度;2. 随访 2 年时的存活率;3. 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HVPG 对治疗无反应定义为较基线水平下降<10%,有反应定义为>20%,部分反应介于两者之间。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较大静脉曲张,给予 EVL 治疗,直至曲张静脉消失。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 80%、64.3% 的患者未进展为较大静脉曲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间 2 组患者均无因静脉曲张出血或肝源性因素死亡。实验组和安慰剂组在 24 个月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 96.3% 和 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 74.29% 和 68.6% 的患者复测了 HVPG,前者总体平均 HVPG 下降 8.64%,后者总体平均 HVPG 升高 0.33%,然而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有 1 例不能耐受治疗,3 例不能服从方案,其中 2 例开始用药时出现头晕目眩,后自发缓解,1 例因不能耐受收缩压下降的副作用而停药;安慰剂组有 2 例失访,1 例不遵从医嘱。实验组平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安慰剂组无明显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均无出血病例。

综上,该研究显示卡维地洛在肝硬化患者中可延缓食管静脉曲张由小向大进展,且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但该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今后能否证实卡维地洛在降低门静脉压力、延缓静脉曲张发展进程方面较普萘洛尔更加有效,仍需多中心大规模研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