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患者:降颅压合理用药3例

2011-08-31 00:00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案例3:甘露醇+呋塞米降颅压

患者,女性,41岁,主因“突发肢体抽搐、左侧肢体无力1天”入院。

病史:1天前患者做家务事时突然左手抽搐,继之左口角和左上、下肢抽搐,2分钟后抽搐停止,继而出现左侧上、下肢无力。既往患风湿性心脏病25年,曾出现心律不齐。

查体与检查:血压 170/100 mmHg,心率110次/分,心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嗜睡,语言欠清晰,示齿嘴角右偏,伸舌偏左,左上肢力0级,左下肢力0级,左侧病理反射阳性,左半身痛觉减退。心电图示心房纤颤。

诊断:脑栓塞,症状性癫痫,高颅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

处方:① 20%甘露醇,每次125 ml,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② 呋塞米,每次20 mg,每12小时1次,静脉推注,与甘露醇交替使用;③ 地西泮,10 mg,静脉推注1次;④ 苯巴比妥;⑤ 卡马西平;⑥ 低分子量肝素;⑦ 川芎嗪(④~⑦用法用量略)。

病情转归:经过上述药物治疗后,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未出现明显心衰症状,癫痫也得到控制。

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发生大面积脑栓塞,伴意识障碍、癫痫发作、高颅压等症状,应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但患者患有心脏病,心率增快,若使用脱水药,可增加循环血量,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衰。因此在进行甘露醇治疗中时,应减少其用量及用药次数,同时加用呋塞米,与甘露醇交替使用,既保证6小时脱水一次,缓解患者高颅压症状,又可减少诱发心衰的机会。低分子量肝素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应警惕出血危险。

降颅压用药点评

呋塞米注射液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7%,静脉用药后5分钟起效,达峰时间为0.33~1小时。作用持续时间为2小时,88%以原形经肾脏排泄,12%经肝脏代谢由胆汁排泄。治疗水肿性疾病时可静脉注射,开始20~40 mg,必要时每2小时追加剂量,直至获得满意疗效。每日总剂量不超过1 g。常规剂量静脉注射时间应超过1~2分钟,大剂量静脉注射时每分钟不超过4 mg。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非葡萄糖注射液,同时应注意水电解质监测。
 

分页: [ 1 ]   [ 2 ]   [ 3 ]  

编辑: 唐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