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是临床上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品种繁多,各种药物之间药代动力学、抗过敏和抗炎效能、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并非相同,在治疗不同疾病时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儿童用药有别于成人,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抗组胺药一直是儿科医生关注的问题。
1. 抗组胺药如何分类?
抗组胺药是指通过和组胺受体结合以拮抗组胺作用的一类药物,在皮肤科一般指 H1 受体拮抗剂,主要拮抗或阻断速发型超敏反应中组胺的作用,用于治疗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抗组胺药可以根据 H1 受体选择特异性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
2. 抗组胺药常见的副作用有哪些?
(1)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代抗组胺药:常可引起嗜睡、抑郁、疲乏或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长时间使用可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和学龄儿童的学习表现,部分儿童可出现与抑制相反的激惹、多动和抽搐等症状,不推荐常规应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化学结构特征与上述第一代相反,在治疗剂量下没有或很少发生中枢副作用。对于需要学习的儿童,应尽量选择具有无镇静作用的药物;
注意:第一代抗组胺药可通过乳汁引起婴儿嗜睡和激惹,哺乳期如需使用首选第二代中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2)心脏
第一代抗组胺药:可能会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反射性心动过速、QT 间期延长等心脏毒性反应。
第二代抗组胺药:仅特非那丁和阿斯咪唑可致尖端扭转型心率失常,现临床已不用。
(3)其它
具有乙二胺结构的抗组胺药,如赛庚啶,容易引起接触性过敏,应尽量避免外用;超量使用一代抗组胺药有可能增加眼压升高、尿潴留甚至内脏损害的风险,因此,不建议超量服用。
3. 抗组胺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有何作用?
(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的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药物为主,抗组胺药物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患者的打喷嚏和流鼻涕等症状。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因此推荐其为普通感冒的首选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尽管具有非嗜睡、非镇静的优点,但因无抗胆碱作用,故不能镇咳。
(2)儿童变应性鼻炎
荐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或新型 H1 抗组胺药,可有效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是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首选治疗药物。
口服 H1 抗组胺药对缓解眼部症状也有效。疗程一般不少于 2 周,5 岁以下推荐使用糖浆制剂,5 岁以上可口服片剂。
(3)荨麻疹
自发性荨麻疹可以单纯使用抗组胺药治疗。单一常规剂量二代抗组胺药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适合成人及儿童。一代抗组胺药由于有中枢抑制作用,影响学习和认知功能,不推荐长期使用。
(4)哮喘
《马丁代尔药物大典》中指出:抗组胺药在哮喘的治疗中似乎没有地位。由于担心抗组胺药可能会引起气道阻塞,因此哮喘患者常常禁忌使用抗组胺药;2016 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及《儿科学 第 8 版》哮喘的治疗药物中均无抗组胺药的推荐。
4. 儿童常用抗组胺药的用法及建议
建议:应首选二代抗组胺药中儿童合适的剂型,如口服液、滴剂、干混悬剂等;需注意年龄限制;新生儿和早产儿应用抗组胺药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6 个月婴儿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多数二代抗组胺药药品说明书提示只能用于 ≥ 2 岁儿童。
本文作者:山东省沂源县人民医院 崔光亮
审稿专家: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魏琛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 [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 50(6):393-396.
[2] 温禾, 姚煦. 抗组胺药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 49(9):669-671.
[3] 王华. 抗组胺药在儿童的应用及安全性 [J]. 儿科药学杂志, 2009, 15(1):7-9.
[4] Sweetman,S.C.《马丁代尔药物大典》(原著第 35 版) [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2010) [J]. 中华儿科杂志, 2011, 49(2): 116-117.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2016 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3): 167-181.
[7] 王卫平.《儿科学》(第 8 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