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答:
临床上常见的 8 个消毒误区,你知道为什么错了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相关推荐:医生,消毒剂天天用,这 8 大误区要注意
误区 1:酒精消毒浓度越高越好
正确观点:酒精最佳作用浓度为 75%~85%。如果使用高浓度(如 95%)酒精,由于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此时包裹的内层蛋白质仍有活性。
误区 2:注射时用碘伏棉签按压针眼
正确观点:碘伏涂擦法常用于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时的皮肤消毒,待消毒液干后进针,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如果注射减毒活疫苗时用碘伏棉签按压,渗入针孔的碘伏可杀死疫苗从而降低免疫效果。
图 1 皮下注射后用碘伏棉签按压
误区 3:碘伏消毒后用酒精脱碘
正确观点:对于留置 PICC 导管的患者,局部皮肤消毒时,要求先 3 遍酒精脱脂,后 3 遍碘伏消毒皮肤。由于碘伏干后会形成一种类似油性的薄膜。
临床上有些医护人员不清楚其中的原理,担心会影响贴膜的固定效果,在碘伏消毒后用酒精脱碘,反可使其作用下降。
图 2 碘伏消毒后待干
误区 4:碘酒与红药水同用
正确观点:碘酒不得与红药水同时混擦,以免碘与汞反应生成剧毒的碘化汞,不仅失去了杀菌作用,而且会腐蚀皮肤引起溃烂,甚至在吸收过多后会引起汞中毒。尤其应注意的是,对碘高度过敏的人可引起严重的发热与全身性皮疹反应,应禁止使用。
图 3 放射性皮损自涂红药水
误区 5:感染伤口直接用聚维酮碘
正确观点:因脓性分泌物和伤口内部的脂肪会与碘起反应,生成化学合成物而使其失效,所以不可直接使用。对于感染伤口,先用聚维碘酮消毒周围皮肤后,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或纱布清创伤口内脓性分泌物,然后用聚维碘酮纱布或棉球在伤口内涂擦数遍再放置引流条,也可直接用聚维碘酮纱布引流。
误区 6:所有创面都用碘伏消毒
正确观点:碘剂等消毒剂对组织本身也是有损伤的,有证据证明使用消毒剂本身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影响组织生长,因此,除非是感染创面,否则没有必要在创面上残留消毒剂。对于非感染创面,外科学操作要求消毒剂用于消毒周围皮肤,而对于创面,建议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误区 7:用 50% 酒精按摩防压疮
正确观点:以为用 50% 酒精按摩骨突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实际是加速局部耗氧和组织坏死。长期受压是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关键之一,减少受压是有效防护的重点,正确做法是勤翻身。
误区 8:碘伏消毒后直接用银离子敷料
正确观点:银离子与碘结合生成碘化银。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含银敷料,一定要将碘剂完全脱掉后(破损处皮肤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洗)才能使用。
图 4 颈内静脉穿刺点感染,使用银离子敷料
-------------------------------------------------
内容更新查看方法:参与评论或收藏此文章,第二个工作日 16:30 可在「我的」-「我的消息」中查看更新并接收到相关内容推荐。
您的评论我们都已收到,为节省大家的时间,评论区仅展示精彩评论,可点赞表示支持哟~
上期最佳评论:vianline
点击阅读上期用药问答:哪种抗癫痫药物会有致畸作用?及答案(如果无法跳转请下载用药助手 App 阅读更多精彩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