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以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撬动医药行业改革,陆续实行药品带量采购、医保谈判、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等新政,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张哲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是以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为特色的大型专科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家以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为特色的大型专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重点药物 分级分类管理
上海市肺科医院接收的患者以肿瘤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居多,临床常规用药也呈现出抗肿瘤药物与抗菌药物用量相对较高的特点。张哲民介绍,该院肿瘤药物的药占比超过 50%,再加上使用量较高的抗菌药物与吸入气雾剂,总体的药占比超过了 2/3。
正因为用药的集中性,分类管理措施也能在该院落实到位。通过严格的分级分类管理,上海市肺科医院实现了用药的全程可追溯。
「我院成立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负责全院的药事管理工作,包括制订相关管理制度、明确院内药品目录、遴选新药等。」张哲民说,「该委员会由院长负责,以分管院长和药学部门为主导,并由医务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负责人等组成。」
以抗菌药物管理为例,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的牵头下,医院先后修订了《上海市肺科医院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上海市肺科医院抗菌药物监测管理制度》和《上海市肺科医院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制度》等,做到以制度管人,规范用药管理,并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抗菌药物分为限制级与非限制级两大类,医院严格按照「三定」制度来推进相关工作,根据科室和医生的级别限定处方权限。针对限制级使用药品,科室须提出用药需求,经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专家讨论同意后,再开放相关医生开具处方的权限,并做好备案以及事后临床综合评价等工作。
如果临床迫切需要某种限制级抗菌药物,医院则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进行临时采购该药品,并按规范设定用药流程。「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全程监控限制级药品进院至使用的全过程。」张哲民介绍,该院定期梳理抗菌药物目录,及时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不高的药品。
针对一般药物,医院也定期统计使用数据,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与同类比较,以便及时发现隐匿性较高的用药安全问题。
对于肿瘤诊断明确的患者,医院规定由肿瘤科负责综合讨论,明确抗肿瘤治疗方案,并在医务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在临床科室落实抗肿瘤药物使用的过程中,由临床药师在线审批,药剂科按要求发放抗肿瘤药物。
另外,医务管理部门每月根据用量前 100 名药品的使用情况,动态调整某些价格高、使用量大的药品的使用权限。
重点问题 调查分析后严管
张哲民认为,理念先于行动,只有医生树立了合理用药的理念,才会主动控制药费。然而,理念的形成却需要时间,为此,上海市肺科医院主要通过加强临床医生培训来提高其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每月,医务管理部门会联合临床药师定期到科室为医生进行培训,还会开展合理用药点评。点评过程中,对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的医生,医院会以电话和邮件的形式提醒督促其整改,以此规范临床处方行为。
门诊药费控制难,是大多数医院面临的难题。对此,上海市肺科医院推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对门诊靶向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管理;针对结核门诊保肝药使用量大的情况,医院会筛选出性价比高的品种;分析中成药的历史使用情况,并采取措施使其使用量降低一半。
针对手术室麻醉药品安全管理的问题,医院专门建立了手术室药房,并加强用药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做到有记录、有分析、有措施。
通过全方位调控,医院门诊、手术室、病房的药品使用量显著降低,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重点人群 全周期管理
随着医学的进步,癌症已成为可以治疗、控制的慢性病,因此其用药理念应进行相应调整。另外,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问题愈发凸显,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因患病人群逐年增多,也成为用药管理的一大重点。
很早之前,上海市肺科医院就牵头成立了上海市杨浦区慢性病联盟,旨在通过分级诊疗将慢性病患者转至下级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同时,该院还通过建立专科联盟的方式,加强联盟内癌症、慢阻肺的规范化治疗、规范化用药管理。
对于慢阻肺,医院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增加基本药物、带量采购药物的使用量,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张哲民说:「药品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是否对症,对症的就是好药。」
患者出院后,上海市肺科医院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用药管理。在张哲民看来,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更加直接,以亲身经历的方式传递合理用药理念的效果也更好,能显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加强患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正确用药,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能力。「在这些患者中,我们会筛选出有治疗体会的热心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可以与医生一同坐诊,并与其他患者沟通,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多的患者志愿者参与,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用药、合理用药,尽快战胜疾病。」张哲民说。
本文转载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