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埃博拉可有良药?

2014-08-06 08:40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作者:铁婵
字体大小
- | +

三大西非国家正试图应对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疫情。最早一批病例于今年 3 月份最早在内亚东南部地区被发现,之后跨过边境蔓延至利比里亚,现在又扩散到塞拉利昂。

截至目前,三个国家已报告 1,201 例埃博拉感染病例,其中已有 672 人死亡。虽然到目前为止死亡率为 56%,但感染后 2 到 21 天都是疾病暴发的潜伏期。1976 年扎伊尔的出血热疫情死亡率接近 90%。

目前尚不存在这种感染的治疗方法,医务人员只能严格隔离被感染者,并为其提供支持性的重病护理。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三氮唑核苷(ribavirin)对于埃博拉病毒无效。

但一家美国制药公司 BioCryst Pharmaceuticals 正在研发一种叫做 BCX4430 的广谱性药物,用来治疗包括埃博拉在内的多种病毒。该公司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支持。

在一项针对小型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的试验中,BCX4430 被证实能够防止马尔堡病毒致死——这是一种非常相近埃博拉的病毒,其致命症状与埃博拉病毒相通。

此项研究于今年早前发表于《自然》杂志,在位于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Frederick)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U.S. Army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实验室内进行,生物安全等级为第 4 级。

研究人员在六只猴子感染病毒后的 1 或 24 小时后为其肌肉注射 BCX4430,最后全部存活。所有实验组动物在注射后 30 天都继续存活,而对照组的六只动物到第 12 天的时候已经全部死亡。在感染后 48 小时注射药物的 6 只猴子中,有 5 只到第 30 天时仍然存活。

等待人体试验

虽然严格来说,马尔堡病毒并不能等同于埃博拉,但两者在人体中的表现类似。研究人员的试验显示,BCX4430 可以抑制埃博拉病毒在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中的复制,效力是对马尔堡病毒效力的一半。且在浓度增大到有效抗病毒浓度的 10 到 50 倍之前,不会导致培养细胞的基因突变,也不会杀死正常的细胞。

此药物被分类为核苷类似物,与腺嘌呤相近,也就是说分子较小且化学性质稳定,便于运输或存储。该药物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分子路障,阻断病毒 RNA 的复制。维德斯(Valtrex)(伐昔洛韦/valacyclovir)就是这样阻断单纯疱疹病毒 DNA 复制的。

对于此次埃博拉疫情,遗憾的一点是,BCX4430 还没有进行过人体试验。但这方面的兴趣肯定是存在的。

「正如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所写,它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效果极佳。当然,我们也就药物本身以及开放其获取途径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咨询。」BioCryst 公司投资者关系与经营副总裁罗伯·本内特(Rob Bennett)说道。

「目前我们面临的难题是缺少人体实验的安全数据,在缺少起码的安全数据的情况下,不可能对病人用药。其中存在一些伦理问题,因此有些进退两难。」本内特补充说。

在 2013 年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分两期拨给 BioCryst 总额为 750 万美元的款项,五年总拨款可能达到 2,200 万美元,以使 BCX4430 进入一期临床试验,最初以马尔堡病毒为目标。

BCX4430 最早是由 BioCryst 公司位于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的研发机构发现并合成。公司办事处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杜伦(Durham),处在三角研究园的边沿。两处办公地点共有员工 41 人。BioCryst 公司已就流感用药 permavir 向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递交新药申请,审批期限为 2014 年 12 月 23 日。

另一种潜在的埃博拉药物由可中和病毒的抗体组成,2006 年进行过试验,但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未能阻断埃博拉病毒的攻击。

不列颠哥伦比亚的 Tekmira Pharmaceuticals 公司较 BioCryst 稍稍领先一步。该公司采用一个起干扰作用的 RNA 小分子(包裹在脂质纳米粒中),作用于埃博拉病毒 RNA 聚合酶 L 蛋白。该药物正处于一期试验阶段,但上周刚刚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叫停,由于接受药物的健康志愿者体内细胞因子出现升高,相关人员正就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展开调查。

Tekmira 公司上周举办新闻发布会时称:

「需要强调的是,TKM-埃博拉一期试验研究方案要求,在开始多次给药剂量渐升研究之前,必须对单次给药剂量渐升试验部分的数据进行中期评审。我希望着重指出的是,本次试验是非常独特的。这是首次在 RNA 干扰研究中纳入健康志愿者的日常治疗,没有类固醇或其它任何类型的前驱用药,并且采用多次给药剂量渐升。」

Tekmira Pharmaceuticals 公司总裁兼 CEO 马克·莫瑞(Mark Murray)博士介绍说,「此外,正如最初提议的那样,多次给药剂量渐升部分的研究反映将应用于埃博拉病毒重症感染者的紧凑给药方案。」

托马斯·W. 盖斯伯特(Thomas W. Geisbert)博士目前就职于加尔维斯顿德州大学医学部(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由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针对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猴子,对本方案进行了初次调查。报告于 2010 年发表在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

医护人员成为感染高风险人群

无论是来自 BioCryst 还是其他医疗机构,能够根除埃博拉病毒的药物短期内都不可能到达患者手中,无法使医护人员免受感染威胁。

埃博拉病毒已经夺走了利比里亚卫生部一位高级官员的生命。医学博士萨缪尔·布里斯本(Samuel Brisbane)生前曾供职于位于蒙罗维亚的该国最大医院。

另有两位美国人也感染了病毒,他们当时正与来自北卡罗来纳的国际基督教救援组织——撒玛利亚救援会(Samaritan’s Purse)一同救治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肯特·布朗特利博士(Kent Brantly)当时在蒙罗维亚的利比里亚诊所担任主任,而另一名感染者南希·怀特博尔(Nancy Writebol)则和其丈夫大卫(David)一同受雇于国际事工差会(SIM),负责协调其他志愿前来利比里亚的工作人员。


从 2014 年 3 月至今,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出现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的省份。图片来源: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诊断及预防

出血热这一术语描述的是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患者的初期症状表现为高烧、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乏力、食欲不振、呕吐以及腹泻。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浅色皮肤更容易观察到)、咽喉疼痛、吞咽困难,体内或体外出血等症状。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为 2 至 21 天,但最常见为 8 至 10 天。

由于埃博拉病毒的早期症状类似于常见疾病,因此对于医生来说关键就是要判断患者最近是否去过埃博拉疫情爆发区域,或是否曾与病毒感染者接触。

埃博拉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唾液、尿液和粪便当中,接触感染者破损的皮肤或粘膜即可感染病毒。最易受到感染的人群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家人以及死者的安葬者。

埃博拉是否会蔓延至非洲境外?

据尼日利亚当局通报,一名利比里亚财政部顾问从塞拉利昂搭乘飞机抵达首都拉各斯(拥有 2,100 万人口)后病发身亡。尽管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相对较低,当局正在联络曾经乘搭同一航班的旅客。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 28 日召开的电话新闻发布会中表示,该中心正在提醒美国医师提高警惕,采取严密措施监控任何可能在美国出现的埃博拉病例:

1、仔细查阅病人的旅游记录,以识别过去三周内曾经到西非旅游的病人。

2、了解埃博拉的症状——发热、头痛、关节和肌肉酸痛、虚弱、腹泻、呕吐、腹痛及食欲不振,部分情况下会有出血现象。

3、知道在病人出现埃博拉症状时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妥善隔离病人。

·其次,实施感染控制预防措施,防止埃博拉病毒传播。最为重要的是,避免接触受感染人士的血液和体液。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还对有意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或塞拉利昂旅游的人士发出二级(中级)旅游警示,并建议广大旅客避免接触受感染人士或殡葬程序,同时避免接触动物和生肉。

埃博拉病毒的背景介绍

埃博拉是丝状病毒科的五种病毒之一,在显微镜下呈现长丝状。该五种病毒中的四种可感染人类,并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有证据显示,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主要来源或者说宿主。人类可通过接触果蝠或其它野生哺乳动物而直接受到感染,然后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随着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感染者会出现血液凝固障碍,重要器官受损,血液和体液中微妙的电解质平衡也会被破坏。

在接受医疗手段止血和电解质补充之后,部分感染病人能够存活下来。但目前尚不清楚为何有些人可以存活,而有些人却不能。最终死亡的人通常会陷入昏迷,因为肾衰竭而无法排尿,随着机体挣扎着为血液和组织获得足够氧气,患者还会出现过度换气症状。

埃博拉病毒最初于 1976 年出现在当时名为扎伊尔和苏丹的两个国家,即如今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南苏丹,当时共导致 431 人丧命。在扎伊尔,当初有 88% 的感染病例死亡。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