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罗氏安维汀被K或将开启药物付费模式进化之门

2012-01-18 18:58 来源:丁香园 作者:这医周
字体大小
- | +

3个月“无效退款”!这不是减肥健身中心的促销广告,而是一种抗肿瘤药物的销售策略。罗氏制药最近在德国为提升其旗下重要抗肿瘤产品安维汀(通用名:贝伐珠单抗)的销量,设立了赔偿基金,和肿瘤患者签订合同,如果采用安维汀作为一线用药的肿瘤患者在3~7月内未达到预期的疗效,则可申请退款。

药价昂贵、疗效有限是抗肿瘤药物常为人诟病之处。患者满怀希望、耗尽积蓄进行化疗,很有可能只延长了3个月的生存期。如果不幸碰上坏情形,有时候甚至反过来会加速患者的死亡进程(因为药物副作用或其他并发症)。

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治疗的成本收益比,对于鲜活的生命而言或许过于残酷,然而从家庭、社保系统以及整个社会的视角看待,这是的确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

按疗效付费在医疗领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什么才是有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最难回答,如果单纯从医学角度考量这个问题,相信你已经掉进了沟里。在这其中,不仅交织着患者、药企和医保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同时也映照着对生命的渴求、对伦理的拷问以及对金钱的权衡。

除了在电线杆和百度的搜索结果中会看到包治百病、保证疗效的药物外,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才是现今医学复杂状况的真实写照,锦旗上那些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人们一种理想化的期待。

罗氏此举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很多患者认为是对自己的健康权益保障,纷纷讨论这种营销方式是否会导致其他企业和药品的跟随。说起来,按疗效付费的药品营销模式并非罗氏首创,而患者也不应赋予按疗效付费太高的期望值。

首开按疗效付费之先河的是强生公司。强生公司治疗淋巴瘤和骨髓瘤的药物万珂(注射用硼替佐米)在英国原来属于“医保用药”,后来英国国民医疗保健系统(NHS)将其踢出医保药品名单,盖因英国有两万此类病人,每人每年的花费大约为1.8万英镑,但万珂只对70%的病人有效(延长2~3年的生存期),这让NHS觉得性价比不高,于是医保不予支付。自然而然,这招致很多病人反对,他们中有些甚至决定移民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这些地区,万珂仍在医保范围),以规避NHS的决定。

无奈之下,强生公司去和NHS谈判,最后居然同意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条件:按照疗效付费。即当其他治疗无效时,NHS同意使用万珂,并支付相关费用,但是在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设定了严格的检测指标),如果评估治疗无效,则立即停止使用,并且强生全额退款给NHS。这或许是世界是第一个按疗效付费的药物。

罗氏安维汀在德国推出按疗效付费的策略也有类似的背景。今年头9个月,罗氏制药在德国的销售额下跌了7%,而安维汀在全球的销量更是缩水了10%。祸不单行的是在11月19日,美国FDA经慎重考虑后正式撤销安维汀的乳腺癌治疗许可,其根源也是安维汀在该领域的疗效并未让患者受益。

在英国和德国,药企肯签署按疗效付费的“城下之盟”,主要是因为这些欧洲国家大多存在针对全民的医保系统,因此医保部门的博弈实力格外强,在这些部门严苛的成本管控政策下,药企不得不推出按疗效付费的措施以应对销量下滑的趋势。随着奥巴马政府医改政策的推进,美国保险公司的话语权也将大大加强。

过去20年来,在创新和营销两个引擎驱动下的药企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身染疾患的病人带来许多能切实获益的药物。不过,在现代药物评价体系中,一种药物从初露萌芽到上市销售,这其中,有很长的周期也有很大的风险。为了交出漂亮的年报,向投资者交待,扩大药物的适应症范围成了药企提升销量,改善业绩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时,这一手段甚至有被滥用的嫌疑。

随着利益相关方博弈实力的消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对于那些价格昂贵,而且存在适用人群特异性的药物,药企有可能开始考虑只在最合适的适应症领域推广其产品,而不是盲目地通过扩大药品适应症来提升销量。医生也会将更加慎重地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之上选择个体化用药方案,正如我们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中看到的那样。

编辑: 冯志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