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呼吸科手册:哺乳期妈妈可以用哪些药?该如何用?

2016-08-14 09:4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医行天下
字体大小
- | +

众所周知,母乳是最好的婴儿食品。但是,哺乳期具有特殊的药物排泄途径——经乳汁排泄,大多数药物都能通过被动扩散进入乳汁,这就导致某些药物血药浓度水平下降,而且经乳汁排泄的药物可对新生儿产生毒副反应 [1]。哺乳期妇女服用药物时是否需要停止哺乳,或在有效治疗母亲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是目前越来越多医师关注的难题 [2]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原则

哺乳期用药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药物对子代的影响。几乎能通过胎盘屏障的药物均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因此孕期不适宜用的药物,哺乳期及新生儿期也不宜使用。哺乳期用药时,哺乳时间应避开血药浓度高峰期,减少乳汁中的药物浓度。

由于人乳是持续地在体内 产生而不潴留,因此,哺乳期可服用较安全的药物,并等到过了药物一个血浆半衰期后再喂奶,如果母亲所用药物对孩子影响较大,则应停止喂奶,暂时实行人工喂养。

哺乳期用药原则 [3]

1. 对可用可不用者的药物尽量不用;必须用者要谨慎应用,疗程不要过长,剂量不要过大。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2. 避免使用长效药物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而尽量选用短效药物,以单剂疗法代替多剂疗法。

3. 选用已有一定依据证明对婴儿无明显损害的药物。

4. 选用药物代谢特点比较清楚,向婴儿转运较少的药物。        

5. —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婴儿的毒性反应与成人不同,如不能肯定婴儿身体变化是否与乳汁中药物有关,应暂停哺乳。

6. 测定母乳内和婴儿血中药物浓度也有助于判断婴儿的变化是否与乳汁中的药物有关。

7. 对因乳母大剂量、长时间用药可能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及时监测婴儿血药浓度。

8. 血中药物浓度降低时乳汁中药物有可能渗透回血浆,应选择下一次服药前哺乳或在 服药后尽可能长的时间后哺乳。

常用呼吸系统治疗药物在哺乳期的安全应用

乳母用药后药物进入乳汁,但其中的含量很少超过母亲摄入量的 1% ~ 2%,故一般不会给婴儿带来危害。然而某些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较大,母亲服用量应考虑对婴儿的危害,避免滥用。这里简单介绍常用呼吸系统药物在母乳中的分布情况及可能对婴儿的影响。

1. 抗感染药 [4]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 V 钾、阿莫西林等,毒性较小,乳汁中含量中等,此类药物不经肝脏代谢而以原形由尿排出,对乳儿基本无影响,可以使用,但要排除过敏体质,也有少量引起婴儿腹泻及过敏的报道。

氨苄西林+丙磺舒则应慎用,因丙磺舒可提高氨苄西林的血药浓度,延长其半衰期,而新生儿排泄青霉素的速度很慢,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中头 孢拉定毒性低,极少通过血乳屏障,对新生儿较为安全,可以使用。

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洛也可少量进入乳汁,对乳儿的作用未知,应慎用。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米诺环素等脂溶性高,易向乳汁转运,可沉积于乳儿牙齿和骨骼中,使牙齿永久性着色,牙釉质发育不良并抑制其骨髓生长,应禁用。

氯霉素易通过血乳屏障,乳汁中含量高,由于新生儿肝内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故影响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从而在婴儿体内蓄积,易引起「灰婴综合征」,另外其可造成骨髓抑制,应禁用。

大环内酯类中红霉素在人乳中的浓度高于母体血浆的浓度,当静脉给药时,其在乳汁中的浓度更高,应禁用。

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在乳汁中浓度高,有肝、肾毒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应慎用。

磺胺类药物可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一般不用于新生儿期。磺胺类药物也不应用于有 G-6-PD 缺陷或高胆红素血症婴儿的哺乳期母亲。如果必须应用磺胺类药物,磺胺异恶唑是分泌到乳汁中最低的磺胺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中环丙沙星在乳汁中的量相对其他喹诺酮类低,但也有应用环丙沙星的母乳喂养儿发生光毒性、牙齿变色和假膜性结肠炎的个例报道。

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在乳汁中的浓度也较低,但不应当作为哺乳期妇女的第一线治疗药物,因为它们可能与新生动物的骨关节病变相关。

氨基糖苷类以低浓度分泌到乳汁中,口服吸收差,未见哺乳期用药的母乳喂养儿不良反应的报道。但是,鉴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建议该类药物不要作为哺乳期妇女的第一线治疗用药。

克林霉素易溶于水、分子量小,60% ~ 90% 与血浆蛋白结合,这些特性限制了其在乳汁中的分布。哺乳期妇女应用克林霉素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克林霉素最大的不良反应是导致假膜性结肠炎的发生,如果婴儿发生腹泻,特别是大便中含有黏液和血液时要及时就医。

异烟肼可大量转运到乳汁,造成婴儿肝毒性,应禁用。

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等进入乳儿体内的药量虽微乎其微,但其代谢物对乳儿有肝和神经毒性,可引起贫血、便秘、恶心,应慎用。

2. 解热镇痛药 [4]

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乳汁中含量高,可阻止血小板聚集并同胆红素竞争与血桨蛋白的结 合,小剂量应用比较安全,长期大量应用易引起乳儿出血、黄疸,甚至酸中毒和惊厥,应慎 用。阿司匹林很少分泌到乳汁,短期服药对婴儿几乎没有影响,不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和出血。但是,当长期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时,阿司匹林在婴儿中有累积倾向,并有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可能。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在乳儿尿中未发现原形药物或代谢产物,可以使用。因此,最好还是选择半衰期较短的对乙酰氨基酸和非甾体抗炎药作为哺乳期母亲的止痛剂。

3. 茶碱类

大多数对母婴是安全的,但最好在哺乳后服药,以尽量减少乳儿的摄入量。如乳儿出现 激惹表现,则提示有毒性反应。乳母应用氨茶碱常规剂量后,约 10% 药量进入乳汁,少部分可引起乳儿兴奋、烦躁不安,对心脏也有一定影响,应慎用。可待因自乳汁排出,可引起乳 儿嗜睡、便秘、心动过缓,应慎用。

4.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5]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丙酸倍氯米松等可小剂量分布到乳汁中,生理剂量或 低药理剂量(每天可的松 25 mg 或泼尼松 5 mg,或更少)对婴儿一般无不良影响,短期治疗 相对安全。但是,如乳母接受药理性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不应哺乳,由于糖皮质激素可 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如生长受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抑制等。

参考文献

[1] 马玉燕, 马丽娟, 高凌雪. 哺乳期药物代谢特点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 24(6): 462-464.

[2] 陈力, 赵文艳, 张伶俐, 等. 药物进入乳汁的机制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 [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5):654-657.

[3] 张月月. 浅谈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 [J]. 当代临床医刊,2016.1:1938-1939.

[4] 韦善学. 妊娠期与哺乳期合理用药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0):119-120.

[5] 齐武强, 杨晓婷.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9):20-22.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