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D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维生素 D 家族有五种化合物,其中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 D2(以下简称「D2」)和维生素 D3(以下简称「D3」)。
在化学结构上 D2 比 D3 多一个甲基和碳碳双键,另外两者来源、代谢产物也不同,D2 和 D3 均需要经过代谢产生活性物质来发挥作用。关于维生素 D 的合成、转化和补充,可参考本公众号「缺了就补?维生素 D 可没那么简单!」。
细心的医生可能会注意到,有的含维生素 D 制剂标明成分是 D3,有的是 D2。目前对 D2 和 D3 在补充维生素 D 的作用上仍然存在争论,那么到底孰优孰劣呢?
表 1 维生素 D2 与维生素 D3 的区别
正方观点:D2 和 D3 等效
D2 和 D3 都可以通过代谢产生具有活性的 25-羟维生素 D,因此许多权威资料都认为二者作用没有差别。
英国药典(BP2010)指出,当处方开具需要骨化醇或维生素 D 时,应配制或提供 D3 或 D2。
2011 年 6 月,由国际著名维生素 D 研究专家 Holick MF 教授牵头的美国内分泌学会专家组撰写的《维生素 D 缺乏的评价、预防及治疗指南》建议采用 D2 或 D3 治疗和预防维生素 D 缺乏。该指南认为维生素 D2 和 D3 的实际应用效果是一样的。
《新编药物学(第 16 版)》也认为 D2 与 D3 两者作用相同。
2016 年,来自全球 11 个国际科学组织的 33 名专家制定的《营养性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认为,维生素 D2 和维生素 D3 等效。但大剂量冲击疗法时,可优先选择使用维生素 D3。
反方观点:维生素 D3 优于 D2
正方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典籍和指南的支持,当然反方也有不少支持者。
2006 年 Houghton 和 Vieth 指出,D2 不应该视为与 D3 等效,因为两者提高血清 25(OH)D 能力不同,他们认为,血浆中 D2 代谢产物与维生素 D 结合蛋白(DBP)所结合的量比 D3 少,且 D2 有一个非生理代谢和半衰期较短的特性。
2011 年 Heaney 等对 33 名健康成年人随机补充 D2 或 D3 50,000 IU/星期,共 12 星期。 结果表明,D3 提高和维持血清 25(OH)D 浓度比 D2 高约 87%,D3 脂肪储存维生素 D 量比 D2 高 2-3 倍。鉴于维生素 D3 有更大效能和更低成本,纠正维生素 D 缺乏时,应该首选维生素 D3。
图 1 两组平均血清 25(OH)D 浓度。○,D2(n= 16);△,D3(n= 17)。(D3 提高和维持血清 25(OH)D 浓度比 D2 高约 87%)
2012 年,英国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 Laura Tripkovic 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D3 在提高血清维生素 D 浓度方面比 D2 更有效,建议维生素 D3 作为补充维生素 D 的首选。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维生素 D 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 (2014 年标准版)》:推荐维生素 D3 作为首选制剂用于治疗维生素 D 缺乏。这与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和英国骨质疏松学会观点一致。
《儿科临床药理学(2015 版)》认为 D2 和 D3 功效差异很大,D2 的功效是 D3 的 1/3~1/2。
从文献来看,似乎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认为补充维生素 D 效果上还是 D3 技高一筹。
2017 年 8 月,Laura Tripkovic 再次发表了一项为期 12 周的随机、安慰剂对照、食品强化试验,调查了 335 例健康南亚人和欧洲白种女性,每天补充 15 μg D2 vs D3 增加冬季 25-羟维生素 D 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提高体内维生素 D 水平有效性上,D3 是 D2 的 2 倍,
另外,生化指标研究显示维生素 D2 似乎比维生素 D3 更快在组织中清除,并且生物利用度较低,特别是在间歇大剂量给药情况下。
儿童维生素 D 应补充 D3
一般成年人从饮食和日常活动中都能获得维生素 D,不容易缺乏,而儿童由于饮食单一,户外活动较少等易缺乏维生素 D。
中国营养学会《6 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2016)》明确指出:婴儿出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 D3 10 μg(400 IU)。在世界卫生组织 2017 版基本药物清单中,成人版收录了维生素 D2、D3,而儿童版只收录了维生素 D3。因此,儿童补充维生素 D 应选择 D3。
综上,目前的认为补充维生素 D 效果上 D3 = D2 或 D3>D2,这可能与 D2 与相关蛋白的亲和力弱及其半衰期较短等因素有关。而证实 D3<D2 的资料较为罕见,因此我们建议补充维生素 D 时首选含维生素 D3 的制剂。
作者:张明珠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临床药师/主管药师
参考文献
[1] 夏维波, 李梅. 维生素 D 缺乏的评价、预防及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 4(2):144-146.
[2] 英国药典(BP2010).
[3]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 第 16 版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 王丽. 儿科临床药理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657.
[5] 廖祥鹏, 张增利, 张红红, 等. 维生素 D 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 (2014 年简化版)[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6):718-722.
[6] Buckley R, Holick M F. Guideline Update: Evaluat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J].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11, 11(5):18-19.
[7] Laura Tripkovic, Helen Lambert, Kathryn Hart, et al. Comparison of vitamin D2 and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in raising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stat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m J Clin Nutr,2012,95(6): 1357–1364.
[8] Tripkovic L, Wilson LR, Hart K, et al. Daily supplementation with 15 μg vitamin D2 compared with vitamin D3 to increase wintertime 25-hydroxyvitamin D status in healthy South Asian and white European women: a 12-wk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food-fortification trial[J]. Am J Clin Nutr, 2017, 106(2): 481-490.
[9] Houghton LA,Vieth R. The case against ergocalciferol (vitamin D2) as a vitamin supplement[J].Am J Clin Nutr,2006,84(4):694-697.
[10] Heaney RP,Recker RR,Grote J,et al. Vitamin D3 is more potent than vitamin D2 in human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1,96(3):E447-E452.
[11] 世界卫生组织 2017 版基本药物清单(成人版& 儿童版).